足球与带班------我的一年班主任故事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黎锦志
[导读] 足球比赛已经远远不是一场体育运动,它超越特定的文化和精神范畴,
        黎锦志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   广东 佛山  528211

        【摘要】足球比赛已经远远不是一场体育运动,它超越特定的文化和精神范畴,是对和平的期盼和向往。足球是快乐的,足球是励志的,若能把足球和学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对于磨炼学生意志,激发学习热情的效果是很好的。足球可以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相辅相承。老师可以在学习、高考、为人处世等方面,灌输足球精神。当代的中国青少年真的需要足球运动,更需要足球精神。本文内容,笔者结合开展校园足球与带班实践一年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足球精神、高考、信仰、主题班会
【正文】
        2015年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了路透社采访,其中谈到中国足球。习近平说:“我对中国足球的最大期待,就是中国足球能跻身世界强队,使足球运动为增强人民体质、激励人们顽强奋斗精神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是一名有20年球龄的足球爱好者,听到习主席这番话后,颇有同感,当代的中国青少年真的需要足球运动,更需要足球精神。本人是一名物理教师,同时喜欢足球运动,从参加工作开始一直热衷于发展校园足球。随着工作的日积月累,笔者发现足球可以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相辅相承。老师可以在学习、高考、为人处世等方面,灌输足球精神。本文结合本人班主任工作生涯中的一次高三毕业班班主任经历,谈谈这个话题。
一.救火教练上任
     时间回到2013年7月28日,离新一年的高三开学还有两天时间。我们学校有8个理科班,其中8个班里面有一个实验班,实验班上云集了全级前46名理科精英,此班肩负着学校高考冲击重本线的使命。在每次的段考中,实验班的分数都明显高于其他平衡班。但由于只有一个实验班,没有同类竞争比较而言,班内学生慢慢地养成了一种众星捧月、老子天下第一,目空一切的氛围,这反而为学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少麻烦。高一、高二时,实验班的班任是陆老师,她一名语文老师,平时做法文雅温柔,但在高二期末结束后,她由于家里事情原因,申请卸任。这样一来,留下了实验班班任空缺,老师们都觉得这是一件烫手任务,没有人愿意接手,备考组为此讨论研究了一段时间。本人是属于较为年轻的优秀老师,物理教学成绩突出,带班也有着一定的经验,在学校的安排下,我的救火教练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二.投其所好,班会变足球赛,球技服人
带着“优秀青年老师”的名头,我开始接受实验班工作。通过几周的磨合期,我感觉同学们始终对我有种隔膜。在一次体育课期间,我发现班上的男生居然特喜欢足球(女生只有7人),小小的7人场里,居然聚集的20多人在对战,体育课结束后还对赛事恋恋不忘,边走边谈。看到这情况后,我心中的算盘开始打响了。
终于在8月份南海区摸底考试结束后的第一节班会前,我宣布明天的班会改为班内足球内部对抗赛,大家提前把人分成两队,然后我会加入较弱的那一队伍中。听到消息后,班上像炸了窝一样热闹,很多人用把一些奇怪的眼光放在我身上,他们不相信眼前这位年过30,体重接近150斤的老师,还会踢球呢。比赛的过程与结果改变了同学们的看法,我带着B队(替补队员为主),3比0压倒性地战胜了A队(主力队员为主),在比赛中,我在传、停、带、射等环节,均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水平,指挥着队伍攻守有道。从那次班会后,我和同学们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平时交谈的内容除了学习、生活、纪律以外,还增添了国际足球比赛、足球明星故事等等。慢慢得,同学们把我称呼为班级中的“里皮”。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出自《学记》------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此话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笔者就是借足球为切入点,走下讲坛,走进了学生的感情生活,这为我开展下一步的班主任工作打下不可欠缺的基础。
三.足球不只是运动,更是一种信仰。
德国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感化另一颗心”。有了我的加入与感染,班上的足球氛围越来越浓。高三的学习生活较为紧凑,但我们会常常在体育课或星期天下午休息时间,搞一些班内部或者班级间的友谊赛。每当体育课时,班上31位男生,经常分为两队,在足球场上踢球比拼。比赛后,我还常向他们点评细节,传授基本的足球战术理论与动作要领。这种氛围,在现今的中国高中校园是较为难得的,也是振兴中国足球必备的。足球运动,就算在高考前也没有丝毫淡化,反而很大程度缓解了高三枯燥的学习方式和紧张的精神压力,成为学生锻炼身体、自我调节宣泄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巾帼不让须眉,女同学们开始显得略带含羞文静,但慢慢得也喜欢了足球运动,7个女生恰好构成一支队伍,挑战文科班女足的比赛时有发生。
笔者也以足球运动为契机,把团结、刻苦、拼搏、血性、坚持、不轻敌、不放弃等等的富有正能量的足球精神,灌输到班上每位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当中。2014年的6月,即是我们的高考月份,也是巴西世界杯举办的月份。我们要把2014年的高考当作是生命中的世界杯,我们班就是一支要走出去跟各大豪门列强争夺桂冠的团队,我们要在最高的舞台上把最好的自己向全世界展示出来。渐渐地,足球运动使得全班上下团结一致,目标一致,足球凝聚着大家在高考中对胜利的渴望。
现代哲学认为,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没有信仰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其作用在于通过士气激发人们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以实现与基本需求和欲望。足球在我们班不只是运动,更是一种班级精神、一种信仰,它在激励同学们顽强奋斗的精神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以足球名人名事开展主题班会,足球品味人生
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以需要为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在高三,有效开展主题班会是笔者带班的又一成功经验。以下为主题班会题材,每次班会都由每间宿舍具体负责开展,有主讲、辩论、探讨、个人谈感受、课后写感想等环节。实践证明,这些题材,源于学生的兴趣所在,但又在其原本意义上得到升华。班会即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引起学生心灵上的思考,效果比传统的班会要高效得多。
(1)2013年11月9日,广州恒大队在亚冠决赛登顶冠军。回顾整个亚冠过程,满布荆棘,惊险重重,但队伍上下团结一致,从教练组到球员,在最艰难的时期,用顽强的意志,拼搏到底,最终获得胜利女神的眷属。由此题材衍射出,现在的高考备考工程,同样充满艰辛,但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必能取得成功。
(2)2013年5月19日,一代传奇巨星贝克汉姆宣布退役。在足球精神中,有一种眼泪叫讲不出再见,贝克汉姆在宣布自己退役时,双眼充满泪珠却掉不下来,无法说出“再见”,因为不确定能否再见。笔者环绕着贝克汉姆一生曲折发展的职业生涯,开展了主题班会,用他面对理想目标的执着追求,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决心,面对质疑时的沉默努力,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站起来。这一班会深深的震撼了班上每一位同学,原来足球不只是一项运动,它是一段人生。
(3)2013年12月18日,广州恒大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世俱杯比赛。但最终以0比3成绩败于当时欧洲霸主拜仁慕尼黑队,仅获第4名。以此机会,笔者结合班上存在已久的骄傲自满,老子天下第一风气,引导同学要明确自己在高考场上的定位,不能因为领先校内平行班级而感觉到无比优越满足感,教会他们如何清楚认识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认识竞争对手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能安于现状,踢球是、学习是、为人处世也是。
(4)2009年-2012年,阿根廷足球巨星梅西连续四年蝉联金球奖,2012年梅西获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得票率力压美国总统奥巴马。但一代球王的背后,有着一段苦涩的童年,10年前的他差点因为先天性侏儒症结束自己的足球生涯。我们看到现在成功的梅西,但也要知道他背后付出的点点汗水。梅西对足球的十分执着,坚持每天早上比别人早到30分钟练球感,每天下午比别人晚走30分钟练体能,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球王而降低半点要求。通过此班会后,笔者激励那些成绩暂时落后,对高考目标开始动摇信心的同学,鼓励他们不放弃、不言败、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教育名著《人性的枷锁》中讲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成长中遭遇的各种内心挣扎与困惑,是一名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有的,只是相通的人性。笔者在带班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心理问题与困惑的学生,笔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开导。世界足坛的球星成功、堕落的案例都成为我对学生做思想工作的工具。人生百态,每位足球人背后都有他的人生故事,认真阅读品味每一段人生故事,都会对青少年认识现状、改变未来起一定的指引作用。

五.前无古人,暂后无来者的高考成绩
中考招生时,由于不具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资格,我校的生源为南海区较为低层次的学生。以往每年高考理科生上本科线为约为100人,重点线3人左右。在2014年6月的高考中,当时我们上线情况为上重点线6人,2A线21人,2B线12人,向学校、家长交了一分非常理想答卷。这高考纪录,直到现在3年过去了,还没有被刷新。上重点的6名同学(全为应届生),清一色都是足球队的主力成员,由此引发笔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继续研究如何把足球更好地融入带班的艺术中。以下为上重点同学的分数(当年广东理科重本线为560分)。

六.后记
该批学生已经毕业6年,上大学后,大部分同学仍坚持踢球,甚至部分同学还代表他们的院系参加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足球联赛。每逢班上聚会,必不可少的内容就是会高中母校足球场踢场比赛,用他们的话来说,虽然不是职业球员,但足球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而笔者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仍然担当班主任工作,继续探讨如何让足球与带班更有效地结合。笔者奋斗的目标就是习主席的那番话“使足球运动为增强人民体质、激励人们顽强奋斗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足球比赛已经远远不是一场体育运动,它超越特定的文化和精神范畴,是对和平的期盼和向往。这种足球精神,仿佛有力的呐喊与燃烧的激情,竞争与协作,超越与和谐,会推动整个世界和社会向前发展。足球的精神远不止于此,某一瞬间,它让我们知道生命值得延续下去的魅力就在于用一种激越的心情去战斗并且永不停息。
足球是快乐的,足球是励志的,若能把足球和学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对于磨炼学生意志,激发学习热情的效果是很好的,这就是笔者的信仰。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尔斯(德),《什么是教育》,上海: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
[2].高时良,《学记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威廉·萨默赛特·毛姆(英),《人性的枷锁》,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