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兰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九小学 黑龙江 铁力 52500
内容摘要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着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灵活多样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学习兴趣;教师素质;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激起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用心主动,就学得简单而有成效。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乐学,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把学生带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就要靠教师的带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素质,赢得学生喜爱
“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喜爱哪个老师,他们就会喜爱该老师所任教的科目,会努力去学,成绩自然就比较好。老师要用真才实学打动学生,走到学生中与学生真心交流,真心热爱学生。只有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爱是诚挚的,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课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动力。
作为教者,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知识、优雅的文体技能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真正的从心里接纳你,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研究认知特点,抓住学生好奇心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天性。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原动力,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个好奇心在学习上就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但有时老师为了学习成绩在学习中加入了许多强制性,增加了学习压力,从而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兴趣主导,要使学生有兴趣,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设计适于儿童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孩子的情况帮他们明确“我要学”的目标,学生才会使出最大的尽头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对知识产生好奇心。设计合理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很重要。学生的好奇是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浓厚的。教师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来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形式多样化,如组织辩论赛、 拼搭游戏、汉字书写大赛、读书会、课本剧展演等。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参与热情,学习的兴趣也能够维持,学生的兴趣在互动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只要我们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用其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一步步的将内容拓展,循序渐进,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困难,学习的兴趣就会培养起来。
三、采用多样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快乐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可把学习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故事情境。
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通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学习七的乘法口诀。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另外要选取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找出生活中的图形、搜集折扣店的信息和数据、广告牌上的标语等,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到处有知识,对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2.问题引领培养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一块冰冷的生铁。”在教学中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课堂上教师问:“裁缝师给月亮姑娘量身定做的衣服四天之后做好了,为什么月亮姑娘穿着瘦呢?”通过问题,学生的思维积极起来。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教师设法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必将带着渴求的心态去探求其中的知识,求知的欲望就会在这饶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
3.合作学习参与中维持兴趣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赞科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为智能培养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
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操作。如做一做、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师应把这些动手操作活动设计在小组合作中,使学生在操作中明白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运用知识,让学生在一种简单快乐的互助氛围中解决问题。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潜质又保持了兴趣的持久。
4.赏识教育助推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的体验能够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而由衷的赏识是助学生一臂之力,是洒在学生心灵上的温暖的阳光。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最真诚赞赏。这点点的赞赏就是燃起师生之间友谊的点点小火花。法国的雕塑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帮他们取得一点成绩并给以鼓励,使他们转苦为乐,就会让他们热爱学习。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延迟判断”,用赏识的眼光从多角度、多方位发现学生闪光点,并予以表扬。他教的学生发奋学习,学习成绩逐渐提高。通过帮助学生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滋道,让学生发现自己是有能力做好的,成功感越多,兴趣就越多。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知道教师对他的关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尊,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一次勇敢地发言,一次用心的作业,一次微小的进步中挖掘学生的优点,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如“你思维敏捷,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助推学生的学习兴趣,欣赏和鼓励带给学生无穷无尽的动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做到学高为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最终到达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1(3):110-112
[2]邵文斌.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