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二三”原则:基于教育初心的“朴素课堂”浅探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6月18期   作者:李涛
[导读] 投身教育多年,感触良多,今天在这里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李涛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办事处春秋小学             273100
         投身教育多年,感触良多,今天在这里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和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自己对班级管理一些体会。

        咱们老师谈教教育一般是说教书育人。通过教授书本知识来达到培育拥有健全人格,能够独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但社会或者家长首先关心的是成绩如何?小升初能不能顺利进入心仪的学校班级,中考高考可否蟾宫折桂。这是现实,我们老师决不能不顾这些一味地谈理想化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在培训出可考,还能考好的学生的同时谈教育的终极目的。
所以我认为咱们一般老师完全可以通过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育的初心。换句话说咱一定要先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抓上来再涉及其他。关于学生的成绩我们先谈能不能学好,再谈如何学好。
首先,我们正常入学的学生的智商符合正态分布。也就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商在80到120之间。弱智和超长儿童百不存一。而我们中小学为基础教育。所涉及的知识均为基础中的基础。也就是说教材编写的专家编写教材的初衷就是几乎所有中小学生都完全有能力把中小学的知识掌握好,最少能及格,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生。
但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那为什么还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成为学困生呢?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无外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态度。何为正确的学习态度呢?一是学生自己要明白学生就要以学习为主。和爸爸妈妈上班就要干好工作一样,学生应该把学习搞好。二学习没搞好定要有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要有愧疚之心,至少不能以此为荣。三不会就要学,就要问,错了就要改。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谈及后续的教育教学。好的学习习惯作用巨大,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不惜余力的针对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当然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随后的学习生活中作用会愈来愈大,在小学就要慢慢渗透,争取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植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去,为以后的学习添砖加瓦。
在实际教学中我制定了一个“一一二三”原则。
        第一个“一”是指一个前提: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即使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是否被公平对待也是相当敏感的,如果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有区别对待,因为还小他就会因为爱屋及乌的原因而不去跟你学,或者说不想跟着你去学习,那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定会大打折扣的。平时学生做的好就要表扬,做错了就要批评。一定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学生才不会心生怨念,对抗老师,对抗学习。
第二个“一”是一个宗旨:严肃纪律,约束行为,提高学识。班级授课制一定要严肃课堂纪律,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根本没法保证几十个学生都能有效的进行学习的。为了保证课堂纪律我给学生规定了一个“三三制”原则。那就是有走神,小动作,说小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老师会用眼神警告他。警告三次没有收敛就要被点名批评。

一节课三次被点名还不认真学习的将被喊到讲台旁听课。实际上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保持注意的时间也就是十几分钟,所以一旦给他提醒都能重新进入学习状态,这么多年都没有学生被提到讲台旁听课。说明通过批评一味的提醒学生上课效果还是能保证的。
“二”指两批两不批:不会不批评,不会不需要批评。错了不批评,错了不改要批评。实际上就是容错,小学生一时学不会很正常,有错误也正常。但不会还不学,错了还不改就是态度问题,也容易导致学困生的出现。所以,一旦给了学生不被批评的权利,当你真去批评他时,他真心接受的程度就大大提高了,真心悔改后迸发出的学习激情也比常时要高了不是一点两点。
“三”是:三讲三不讲。三不讲:已经会的不讲。自己一学就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做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其实,教育要家校社会三方联动有效协作才能真正得到最终最好的教育效果。单一的学校教育往往会出现5+2=0的情况。其中社会这一块老师的作用不是很大,一定要政府最少也要学校层面才会有作用。但家庭这一块我们老师还是有能力也有必要推动一下的。其实近年来的小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比以前高了好多,真正不重视孩子教育学习的家长已经很少了。所以相对来说家庭教育比以前提高了好多。但并不是说老师对家庭教育的渗透和影响就可以无所作为了。反而会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首先,一定改变教育家长的观念。我们是孩子的老师,不是家长的老师。师长,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是统一战线的,是同事,是战友。切不可站到了家长的对立面。尤其是年长的老师一定要杜绝这种想法。一旦有教育家长的心思在前面,和家长的关系终难善了。与学生家长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定要有平等的态度。
其次,对有的放羊式的家庭教育观念一定要规劝。现在两种家庭比较容易出现放羊式的情况。一就是家长本身就不是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或者说家长就没有学习改变命运体验。尤其是现在对自己的现在生活比较满意的家庭。再一个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虽然父母两个人学历都比较高,工作也相对舒适。但家长比较相信自己的遗传基因,又觉得小学知识简单,没必要郑重其事。这两种观念虽然不同但导致的结果往往类似。学生一二年级看不出来多大差别,但经过三四年级的分化,到小学阶段的最后两年,学困生就会在这些孩子中产生。所以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必须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避免班级内大尾巴的出现。
        最后,针对太“积极”的家长也要进行沟通规劝。有部分家长自己深受没有知识的痛苦,或者性格就是特别要强。会对学生要求特别苛刻,必须满分,必须前三名等等。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样的家长我们也要进行家访沟通,强调高压氛围对孩子身心尤其是健康心理的形成的危害。争取回复到正常家庭教育氛围。为学生长久发展做好保障。
        还有,现在的家长受教育程度高了,多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但未必均正确,即使正确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学校的统一要求。这就要我们要更为细致的去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做到有效协作,形成合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这些年来通过诸多努力,我教过的班级学习成绩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习惯养成多有成效,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算是做到了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了学习成绩保持了学习兴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