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媛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英才小学 541000
摘要:毒品预防与学校、社会和生活密切相关,《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就是专门为培养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意识所制定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分析目前情况,学校教育依然是禁毒最有效的形式,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加大毒品预防教育力度,让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毒品、认识毒品,掌握更多关于识毒、防毒的知识,从而提高对毒品诱惑的抵抗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参与式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毒品预防;参与式教学
一、认识毒品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一种药物,但这类药物与普通医疗用药有所不同,它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会直接或间接破坏他们的幸福,一旦服用会形成瘾癖。
2019年10月30日,吉林省长春榆树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接到群众举报,说是在太安乡某村存有大量大麻(毒品)。在长春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与榆树市禁毒大队的联合行动下,破获了这起3.9吨的运毒、藏毒案,缴获8000元的毒资,逮捕12名犯罪嫌疑人。
.png)
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原来大麻就是毒品啊!”没错,大麻是毒品,但毒品的种类有很多,大麻只是其中一种。
(二)毒品的种类
当前的主要毒品有鸦片、吗啡、大麻、海洛因、摇头丸、冰毒。其中,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膏状物,呈黑色或棕褐色,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上进行的销烟运动就是在清除鸦片,当时民间也叫“大烟”;吗啡是从鸦片中提炼出来的,是呈白色针状的结晶性粉末,能溶于水,有苦味;大麻就是前面所见到的,可以咀嚼食用,也可被掺进饮料饮用;海洛因是从吗啡中提炼出来的,和电视中、电影中看到的一样,它是一种白色粉末,在所有毒品中影响较大;冰毒是一种有很强刺激性气味且略有苦味的结晶体,因为外表看起来像冰,所以叫冰毒;摇头丸属于一种致幻药,服用后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兴奋感,长期服用或肆意滥用会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
二、毒品的危害
毒品一旦沾染上就会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感,而且还容易被传染上多种疾病,像有呼吸道疾病、传染性肝炎、艾滋病、性病,同时还会对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一直以来,我国坚决打击制毒、贩毒,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能看到和接触到毒品的概率极低,更多是通过新闻和报纸才了解到相关信息,但这些还不足以加深学生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所以,在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还要加强他们对毒品的认识。比如,老师可以列举一些真实的案例,使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吸食毒品所带来的危害。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我们会在介绍完毒品知识后,案例教学前,让学生们设想一下,如果沾染上毒品会怎样?然后再将具体案例展示出来,让他们分析一下,毒品给当事人造成了哪些伤害。
案例一:
15岁的李某在某中学班级里任体育委员,不仅是学校篮球队的成员,还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某结识了另一所中学的学生宋某,但很快发现宋某经常会帮朋友转带毒品,虽然自己知道毒品的危害很大,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去尝试了,结果便染上了毒瘾,学习的心思也没有了,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慢慢垮掉了。
相信看到这里案例,同学们一定感慨颇深。由于与自己的年龄相差不多,所以案例中主人公的经历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启示。在案例讲述后的分析环节,我们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组内看法达成一致后,再进行组建讨论。
毒品不仅会侵蚀吸食者的身体,还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神经系统,以至给他人带来伤害,在上面的案例中,这一点并没有被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又安排了另一组案例。教学中,老师不会事先告诉学生案例都造成了哪些影响,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完成自主探究。
案例二:
γ-氨基丁酸是经国家承认的,并允许被使用的一种物质,很多中草药的组织液中都含有这种物质,广泛分布于大量动植物体内。近日,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啪啪水”毒品案,后经公安机关毒品实验室检验发现,在被没收的饮料中提取出大量γ-氨基丁酸成分,通过专业人士分析后得知,误服含有一定剂量γ-氨基丁酸的饮料后,会感到异常兴奋,且有性交的冲动,这种饮料经常出现在KTV、夜店和中国式酒吧等娱乐场所。如果剂量过猛或滥用 γ-氨基丁酸,则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严重的会导致失去意识、昏迷,甚至死亡。也许很多同学会问,自己应该如何去分辨饮料中中是否含有γ-氨基丁酸,其实,如果不法商贩有意隐瞒,我们是无法从外观上进行辨认的,所以,我们要杜绝出入某些娱乐场所,不要去尝试奇形怪状的饮料。
举出这个案例的用意是想告诉学生,毒品会损害吸食者的神经系统,在大脑失去控制的情况容易做出极端行为,给自己身边的人带来痛苦和伤害。
三、毒品们的“孪生”兄弟
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毒品,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利用外形的相似,把毒品与其它健康食品放在一起,让同学们去猜。在下面这张图片里,一个是冰糖,另一个是冰毒,请问该如何区分它们呢?
.png)
从图中可以看到,冰糖和冰毒几乎是一摸一样的,而且又没有提示,所以根本无法靠外观对它们进行分辨。我们不妨从两种物质的属性出发去辨别,冰糖是无色无味的透明固体,带有明显的甜味,可以我们不能轻易去品尝;冰毒就不一样了,它带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因此我们可以靠气味去分辨,或者也可以从它们出现的场合去辨别,如冰毒一般会出现在歌舞厅、夜总会、迪厅、夜店等娱乐性场所。
再比如对鸦片的分辨,前面讲过,鸦片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但我们是看不到提炼过程的。通常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黑色球状的固体,下面两张图一张是鸦片,另一张普通的中药丸,同学们能分辨出来吗?
.png)
结束语:
在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毒品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毒品的种类,以及怎样去区分毒品与其它健康食物。从教育意义上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但从教学形式上看,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效果一般,需要我们用更灵动的参与式教学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到目前位置,毒品预防类的参与式教学还处于尝试阶段,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完善,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尝试,能让参与式毒品预防教育逐渐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高飞,宋楠.浅谈参与式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模式[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5,21(01):29-30+32.
[2]张虎.中小学生毒品认知现状及毒品预防教育开展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0):160-161.
[3]何松新. 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对策探讨[N]. 中国禁毒报,2017-02-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