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战江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东方第二小学,河南 洛阳 471003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群体法治意识、守法行为的重要途径。但是,新课改的实施给义务阶段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文章从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彰显法治教育的人文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
法治是生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依托生活背景、素材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学习,升华学生的法治意识。具体而言,教师既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引入生活案例,使道德与法治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几个问题:“今天早上,谁为你准备的书包和学习用具?谁为你做的早饭?谁送你上的学?你感觉你的家人好不好?”借助这样的问题引出“家人的爱”这个主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并且,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围绕“健康、安全的生活”或“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从法理角度讲述家庭关系。我们要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给予的爱,并在适当的时候回报他们。教师这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深入研究教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在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梳理教材内容,找出法治素材,准确进行法治教育定位。其次,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结合新课改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确定适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理清思路,对教材内容、补充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化重组或整合,包括新编、增删等教材内容。最后,教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保证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三、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彰显法治教育的人文情怀
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法律必须被认同和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进一步来说,法制要想发挥效用,必须让人们在道德的作用下,发自内心地拥护它[2]。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让学生公平公正地看待法律,同时从人文教育的角度讲述法理知识,宣传道德理念,以激活学生心灵中的法,彰显法治教育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在讲述了排队的基本行为规则,以及集体活动中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开展法治教育。视频中,所有人都在排队等公交车,但是等到车来了,轮到小明上车时,他却让一位老大爷先上车,自己去后面重新排队。针对这种行为,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小明的行为是不是不道德的,有没有扰乱公共秩序?”在学生大胆讲述自己想法后,教师可以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在公共场合我们要遵守公共秩序,因为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公共秩序的义务。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在遵守社会道德的前提下,许多情况都可以特殊处理,小明的行为虽然是人为主观对规则的破坏,但是这种行为富有人情味,我们要给予理解和尊重。”这样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将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向善心理和法治素养。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是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小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内容都与社会生活密切关联。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现道理与道德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敏感性与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进行教学,但是也要挣脱教材、教室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束缚,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触角朝社会、社区不断延伸,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法律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让学生有所收获。
例如,在教学“安全地玩”一课时,结合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游戏场所与游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学习如何远离这些安全隐患,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教师可以“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为目的,带领学生去消防、交警大队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安全标志和交通标志,并听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各种交通标志的作用。教师还可结合不同的场所图讲述安全知识、注意事项和违法的后果,如在马路上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在严禁烟火的地方,不要玩火;在高压电附近,不要乱摸乱碰,以防触电。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如交通标志认知活动,教师可让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安全标志,并利用卡片、彩笔等制作安全标志,在不同的地方贴上不同的安全标志,让学生讨论各个安全标志告诉人们要注意什么,以此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只有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法、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实践的基础上接受和认同法治理念,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管理好自己的行为,促使学生成为兼具道德情感和法治素养的人。
参考文献:
[1]钟晓云.小学低年段法治教育策略例谈[J].中小学德育,2020(7):57-59.
[2]张小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19(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