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邵磊
[导读] 数学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高中阶段对数学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
        邵磊
        烟台市中英文学校     山东省烟台市
        
        摘要:数学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高中阶段对数学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压力将会更大。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群体,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数学基础、课堂检测、课后总结入手,多环节共同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将针对学困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对于学生们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在此之前,学生们学习的多是数学基础知识,进入大学以后,如果选择理工科类的专业就会学习高等数学。如果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今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在高中阶段尤其要重视学困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学习压力都较大,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是维持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数学学习效果,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环节。
        一、从兴趣入手,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学困生的成因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但是从整体上看是因为他们学习态度的不端正。有些学生在数学思维、逻辑方面存在问题,但是只要他们愿意认真学习、掌握基础的知识点也不会让他们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提高学生们数学学习效率的首要环节。
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部分内容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通常会告知学生们:有集合A{1,3,8,11,15},集合B{1,8,11},两个集合有什么关系。用数字教学本身是相对较为抽象的,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更有兴趣,我引入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我们一班分为了六个不同的小组,那么一班整体和这一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学生们会知道这一个小组就是这整个班级的子集。现在有二班的同学小红,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学生回答:同学小红不属于一班。我会继续引导:把一班和二班的学生和老师都分别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么两个班级的交集是什么呢?学生们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现实场景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对于集合的概念也更加清晰,学习效率自然提升。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学困生学习效果较差,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将心思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这一部分群体,激发他们数学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就会明显提高。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数学接受能力较差,从兴趣入手可以减轻他们的数学学习负担,从而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
        二、从方法入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讲究方法,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最终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有一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不理想,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分析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影响了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知识点的接受。
例如,在学习《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涉及到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数函数等。这些函数学生们需要将其公式和图形图像对应。但是,学困生在记忆这些图形时存在困难。通过了解,我发现这些学生习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公式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知识点记忆出现混乱的状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推演、绘制函数的图像。在计算并绘制的过程中学生们就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记忆知识点。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时,只顾埋头学习,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也没有向其他学生请教学习方法。这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付出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但是数学学习的效率依然较为低下。教师就需要重点引导这一部分学生,转变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从基础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自信
高中阶段的学困生中,有很多学生有着学习的欲望,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但是却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久而久之他们的热情慢慢会被消磨掉,也就甘愿沦为学困生的行列。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应该注意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让他们去大胆尝试、大胆挑战、大胆攻克,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涉及到判定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学困生更是对性质及其判定望而生畏。事实上只要学生们掌握了基础的判定定理,就能够完成相当一部分的练习达到理想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对于判定的方法性质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们设置了很多基础类型的题目。如给出单一直线和平面,让学生们根据条件确定其是否平行。学生们在解答基础习题的过程中,不会对这一类型的题目产生畏惧,大胆挑战,锻炼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学困生教学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既能够保持学生们学习的自信心,又能够为他们接下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比于盲目攻克学习重难点,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点,能够让学生们的学习投入和产出更加平衡,能够保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四、从检测入手,发现学生学习问题
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学困生总结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就要适当的给他们帮助,在学习完一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应该通过检测环节发现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去总结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让他们能够适应这种在检测中总结问题的模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解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随机抽样》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三个不同的方面。在检测过程中,给学生们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们去设计抽样调查的方案,并说出选择该方案的原因。如让学生们去调查某省内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生活环境的看法。有同学给出方案:采取分层调查法。通过在人口密集处发放问卷来实现。这时候就可以意识到学生们的调查方案是和给出的调查方法是不符合的。可以看出学生们对于不同的抽样方法的概念认知不清,这时候就要再次向学生们梳理不同的抽样方法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加强学生们对这一方面知识的理解。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检测是必须的,对于学困生来说,更需要通过检测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出总结。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学困生才能够真正有所提高。当学生们能够将有限的时间放在他们真正的薄弱之处,他们的学习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从总结入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学困生需要发现自己的问题,总结自己的问题,从而不断改变才可能真正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总结环节,一是给学生们继续展开深入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这一部分内容时,学困生这一部分习题解答效果不佳。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解答需要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完成推理。我认真分析了学生们的答题情况,发现有些同学即使是掌握了公式的计算方法,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总是计算出错,影响了他们的解题效率。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会要求学生们在解题时认真计算,解题后及时检查。部分学生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公式使用混淆,是因为学生审题不清晰。除此之外,我会总结学生们在这一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为他们打分。通过对不同阶段的横向对比,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更有信心。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学困生的总结是教师给他们学习自信心的重要环节。学困生因为学习效果不理想往往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此时教师的认可将是他们继续展开学习的强大动力,通过教师耐心的引导、总结,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们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教师应该重视学困生群体,从不同的环节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他们学习的负担。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让他们数学学习产生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做到认真分析,多环节共同下手,让学困生能够找到属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对数学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徐宗宇,王晓晶.高中数学教学技巧分析[J].教育之友2018(02):45-48.
[2]吴爱英.注重错因剖析 整合学习资源 提升思维品质——以错因分析为主线的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学数学,2018(18):45-47.
[3]张贞辉,孙颖.基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初中数学教学——以代数式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8(13):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