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升秀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洛河镇中心幼儿园 276500
摘要:在花草种植活动中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种植园地是以小见大,让幼儿身体力行的最佳场所。《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种植园地里的各种生物都自然地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的生命内容,提供了直观生动的科学材料。幼儿通过长期观察、操作,感知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见识自然的丰富与多元,感受生长的喜悦与收获的快乐等等,有利于幼儿“勤劳能动手、好奇爱探索”科学探究品质的养成。
关键词:花草种植 科学探索 科学教育
我们幼儿园所在之处被誉为可以深呼吸的“花木之乡”。孩子们生活在这鸟语花香的优越环境里,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带领幼儿走入自然,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幼儿的时间、空间,还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情怀、寻求大自然的奥秘。幼儿园的自然角花草种植活动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所以也应该“以探究为核心”。我在花草种植活动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教育理念,在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分别运用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花草种植前的思考与准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农村田野里一年四季不同的景物,隐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孩子们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实物其实了解得并不多,甚至常常混淆不清,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自然物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动手、动脑,引发幼儿认识和探究的兴趣。
我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参与准备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参与到材料准备中来,既可以为花草种植提供许多方便,又可以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如:在中班的花草种植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认识名称的同时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了解种子的不同之处,又如春天一到,满枝的桃花、梨花争相开放,幼儿虽感兴趣却常常难以区分。我们组织孩子们到郊外去踏青,仔细观察春天的美景。孩子们边欣赏边交谈着……在观察讨论中孩子们掌握了桃花和梨花的各自特征,很轻松的把它们区分开来了,孩子们在玩中总结了经验,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激发了探究的兴趣。
二、花草种植中的亲历与自主
探究式科学教育理论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花草种植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自主机会主要针对花草种植形式、花草种植方法、花草种植内容等方面。这种自主选择的内容有教师预成的,也有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临时生成的。如:在第一次花草种植种子的活动中,教师预成的此次花草种植活动的探究重点问题是“了解种子的发芽情况,观察比较出它们发芽的异同”教师就通过让幼儿按小组选择两种喜欢的种子进行种植,并插上小标牌表示名称和花草的种类。在种子发芽后,幼儿会自然产生“这是哪种花草种子发的芽?”的疑惑,教师再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进行探究发现。
有人说: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做”科学。我们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比较大,存在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供我们领着孩子们尽情地去探究。
1、开辟了种植园地
我们根据季节的不同在种植园地里种上各种花草的种子,并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种植劳动,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观察种子的生长变化。如春天里,我们买来了一些番茄的种子,带孩子们在种植园地里翻土、施肥,然后撒上种子,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后,当一棵棵番茄苗钻出来时,我们又带着孩子们去观察番茄苗,指导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猜一猜这些番茄苗长大了会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们主动参与为番茄苗施肥、除草、捉虫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番茄苗的生长。当一棵棵番茄苗在大家们的期盼中长大时,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些幼小的嫩苗是番茄苗呀,揭迷的喜悦可想而知,孩子们在关心这些种子生长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这些种子生长变化的过程,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爱护植物,认识和探究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浓了。
2、创造可供探究的条件。
在我园的探究区里我们开辟了一块“比比谁先发芽?”的种植实验场地。在那儿我们提供了各种材料供幼儿种植,在种植中让幼儿比较发现同样的植物种子种在不同的材料中,结果有什么不一样,以探索植物生长的条件和结果。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不仅懂得了不同植物的种植方法和手段,也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可见这些特制的场所能让幼儿得到探索的满足,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多提供这些有趣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感受到大自然奇妙的变化时,能得到老师的及时支持和引导,从而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花草种植后的观察与探究
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与探究时,教师要敏感地觉察和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如:在花草种植种子的活动中,幼儿自由观察有哪些发芽的种子第一次种三种颜色的种子,种子颜色到底会是什么样的?老师引导全体幼儿进行了猜测、并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三种种子发出的芽都是绿色的,只是芽长得不一样的结果。除此之外老师要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根据不同的问题在不断的猜测验证中丰富和调整已有的认知。如:“种子为什么会冒出来?”“绿色的种子发的芽是绿色的,红色的种子会是红色的吗?”先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可能的答案是什么再一起通过观察等方法进行验证,寻找答案。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经验,而且结果对幼儿都很有冲击力,幼儿印象深刻。
表达和交流环节在幼儿探究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幼儿学习表达自己和倾听别人的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过程。在花草种植后一段时间后教师组织了交流、讨论环节,并请幼儿表述自己如何辨别清楚三种种子发的芽时,幼儿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除了语言交流外,还借助动作模仿表现语言讲解的形式,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将三种种子的不同发芽形态解释的更加清楚。
四、再实践中的迁移与拓展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有一个特点——幼儿的试悟性,因为幼儿通过探究寻求答案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多次,因此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进行探究。在花草种植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给幼儿提供这种再实践、再探究的机会,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或已得出的结论进行再实践和经验,以巩固和调整幼儿正确的科学认知和经验。如:在第一轮花草种植后,教师又组织幼儿进行第二轮花草种植。此次花草种植的是水养花草种植的方式,同样是这三种种子,而这次的种植目的有二个,一是幼儿可以直观、清晰的观察摆放在透明杯子里的三种种子整个的发芽过程,观察他们发芽中的相同与不同,二是幼儿可以巩固对三种种子发出的芽的认识。是对上次花草种植活动的一个拓展、迁移和补充!
总之,在整个花草种植活动中发现幼儿不仅获得了对花草种植本身的初步体验和经验,而且在探究热情、探究兴趣、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等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虽然自己进行了较多的思考,但具体探究理念的运用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思考与实践,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一些值得探讨的、有教育价值的、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自然资源,提升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究能力,在与幼儿共同探究、共同惊喜、共同发现、共同进步中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冯晓玲.幼儿教师专业化探析.西北师范大学2005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11).
2.郑忠平.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