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而“有味”的一节课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朱晓娟
[导读] 我正在办公室和班主任交流,简单的了解他们班同学的基本情况
        朱晓娟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中学    226100
        我正在办公室和班主任交流,简单的了解他们班同学的基本情况,因为接下来我要在他们班上集团内的公开课,内容是八年级道德和法治《同学之间》。课间时,冲进来一个学生气喘吁吁地告诉班主任,班上两个同学吵起来了。起因是一同学喊另一同学带有侮辱不雅的绰号,结果该同学很生气,就要用美工刀去划他。当时听到这事,突然有个大胆的念头,打破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流程,就地取材用刚才学生的事例上课引导同学们正确的相处,因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会同学之间相处的正确方法。教学难点是掌握同学之间相处的方法、原则。但很快又否定了,这也太任性了吧。纠结了一下,我还是决定挑战自己,就用学生刚刚发生的事例展开教学。迅速理了下思路,走进了教室。
[教学过程]
        师:刚才在办公室听到班上两位同学发生了些冲突,老师很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能告诉老师吗?几个男生很兴奋,在底下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我请了报告老师的那个同学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师:问当事同学一:为什么要经常喊同学的不雅绰号呢?
        学生:我只是跟他开开玩笑,没想到他生气当真了。
讨论:同学之间可以开玩笑吗?
学生讨论的很热烈,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辩证的看待,开玩笑要有度。要掌握尺度,在生活中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幽默的玩笑,能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捉弄别人的有侮辱性的玩笑,绝对不能开。这是对别人不尊重,不礼貌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表现。
师:假如是你经常听到到带有侮辱的不雅的绰号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生气、难过等
师:那么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班上的这个同学处理方式对吗?说明理由
        同学讨论后的结论:很多同学认为不对。同学间要宽容友善,互相谅解。这样做可能会划伤同学,侵害同学的生命健康权,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使问题变得更复杂。这时有一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如果对这样的事一味的宽容,一方面不会让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有可能变本加厉,我们应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维权,但是方法要正确。老师肯定了她的观点,并追问:
师:哪该采取怎样正确方法呢?
学生:如和他好好交流沟通,如不行可以向老师家长反映等,但不能采取不正确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懂得了同学间要互相谅解,但也要懂得互相谅解是有原则的不知现在两位当事人有什么想法?
        出乎意料的两位同学不约而同的站起来,异口同声的说“对不起,我错了”,也是不约而同的,全部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被感动到了,为他们点赞。这是发自内心的触动和感悟。
师:通过刚才事例的分析我们感悟到:同学之间遇到矛盾时,要学会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要互相谅解。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这样才能消除误会,加深感情,构建和谐班级。我们在一起有时会有些矛盾冲突,但更多的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接下来就让学生寻找班级友善之星,榜样之星,并交流在学习生活中同学间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事 。同学们都很踊跃,气氛很温馨和友爱。

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闪光点的寻找、发现,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从而增强自信。当同学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互相帮助。
师:在考试时,好朋友问你抄答案,你应不应该帮助小明?为什么?通过讨论得出共识,不能帮助,这是不诚信,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互相帮助是有原则的。
师:老师班上有一位李明同学最近有点郁闷,请同学们为他支支招。
小华父母离异,母亲又遭遇车祸。好朋友李明知道后决定号召同学帮助小华,小华自尊心强,不希望其他同学知道他家情况,也不希望他这样做,但热情的李明还是积极组织同学捐款。小华觉得自己成了“焦点人物”,变得沉默了,跟李明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李明很苦恼,我做错了吗?讨论:1.李明有没有错?为什么?2.他们以后怎样做才能融洽相处?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一分为二看待问题,李明热心帮助同学是值得提倡的,但也要懂得尊重他人自尊心,尊重他人的隐私。再次明白互相帮助是有原则的。
最后教师总结:我们之间有过喜悦,也有过烦恼,有过感动,也有过矛盾,在校的每一天,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们相互谅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我们相互帮助,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在一起真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节“任性”的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别有一番味道。
一、课堂洋溢着真实的生活味。这节课简约但真实,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思品课与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从而开始主动思考,在亲历和感悟中发展思维能力,捕捉学生真实的想法,让学生体验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课堂不需要渲染和煽情,是发于学生内心真实的表达,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有话说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活力。同时,在交流中引领提升,学会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和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完善当下的生活,走向更好的生活。在民主、温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同学交往方式。课堂成为学生真实想法倾诉交流的舞台。让学生的内心有所触动,情感得以升华。在情感交流激荡中提升道德认知,落实道德行为。
        二、课堂弥漫着思考的探究味。初二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与同学相处还带有倾向性、随意性和冲动性;同学之间如何正确相处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就如何全面地认识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互相谅解这些原则的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惑。通过学生中发生的真实事例,以正面引导为主,反面警示为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并内化同学之间相处的原则。引导学生在交往中反思、在思维冲突中形成正确的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教学中学生的思辨意识被充分调动,思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如正确看待同学间的开玩笑,宽容谅解是有原则的,我们一方面要帮助同学,同时又要尊重同学,帮助也是有原则的等等,在老师的引导下,思维的深度、宽度、高度得以有效提升,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与同学交往,培养同学间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感受同学之情,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谅解、相互帮助意识,珍惜同窗之谊,构建和谐校园。
        三、课堂充盈着德育的引领味。价值引领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堂教学时我们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性、批判性能力,而且通过学生的对话和交流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同学间的交往之道,而且在同学之间交往的导向方面给予学生启迪和思考,在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友善核心价值观,教学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生用真情、真心和真诚交流和感悟,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使学生感受道德的力量,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使德育内容深入学生内心,成为学生的习惯、生活和品质。
        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课堂,有可能有美丽的风景,能上出别样的味道来,教学中我们要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机智、灵活的处理好学生的资源,从容面对学生,真诚对话,收获教学的精彩有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