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瑶
齐成幼儿园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教育方面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变化。自新课程标准发布以来,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教育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改进。现如今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所谓的应试能力。在美术教学当中,我们更看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本文探索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途径;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当中,我们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其中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是教育之根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求学生们应该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幼儿园又称为学龄前,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思维变化快,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我们应当在当下的阶段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艺术教育的熏陶,为日后的美术教学做铺垫。
一、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作用
美术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因此教学的作用和重点内容不是说提升学生的技能技术,二是通过基础的美术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赏析艺术作品,提升鉴赏美的能力。通过日常潜移默化的美术熏陶和教育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显得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
二、通过艺术作品欣赏,提升鉴赏美的能力
美术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科特点表现在它是一门视觉艺术的学习,他不能通过简单的课堂灌输式的学习进行讲解。要让学生从艺术想象中认识到美,学会发现美,因此我们可以举办一些美术展览活动或者引导学生参观浏览一些美术作品,对美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传统的教学课程当中,往往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学生作为倾听者接受知识,但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我们认识并了解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当中的主导者,因此不可喧宾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却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我们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观察学生的反应以及对作品的敏感度,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有益性知识。
对于3-6岁的小孩子,我们可以展示一些艺术风格清新明显的画作,根据隐形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进行渗透式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提供美。而不是特地展开教学。因为孩子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难进行完整的课堂教学。对于6-12岁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逐渐开展特定的美术教育,规划出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美,人人都可以发现美,但是所获得的美的感受以及发现的美的角度是不同的,这取决于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思维角度。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发现美的能力,学会欣赏以及包容事物的多样性。
三、通过美术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没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是不稳定的,因此美术知识的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将美术知识化为生活中的小技能,让学生逐渐的去发现,这样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尤其对于学前阶段的学生来说,体系的枯燥的美术知识是很难接受去学习的,而且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了不可逆的后果。所以生动有趣的美术知识传授也是考验教师基本功的重要内容。例如对于色彩的搭配,我们可以通过校园上的强化以及黑板上的板报来告诉学生颜色的搭配的重要性,而不是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告诉他们颜色的搭配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水彩笔进行绘画。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涂色,让他们体会到色彩搭配的不同以及趣味性,可以对美术教育的长远性发展做下铺垫。
四、通过美术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任何学习都要经历实践这一重要环节,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并且美术教育是一项动手性极强的学科教育,单纯的欣赏只是流于表面的学习,真正的动手创造美才是教育真正开始的第一步。我们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更加注重课堂上的实践以及学生的反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丰富他们的思维模式,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进行主题绘画活动,由教师宣布某一个宽泛的主题,然后进行小组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有2~3人共同完成一幅画作产生不同思维的碰撞以及不同理念的融合。美术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很高,包容性也很强,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当中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要贯彻新课程改革目标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思考美的思维方式。
五、举行美术作品展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反思学习的能力
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我们应当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仅要培养他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他日常交往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要多多举行一些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例如参加美术作品的展览,或者自己举办一个小型的学校内的美术作品展览,通过学生互评或学生观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展览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秀之处,作品的闪光点,从多角度出发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关注幼儿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之后并不能盲目的进行教育。毕竟生活不等于教育,我们要积极关注生活中的内容,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当我们带着孩子去逛超市的时候,一边购物,一边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利用超市里的一些产品外观设计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外包装,这样的艺术设计对产品有什么促进作用,让学生知道美术不仅存在于简单的画作之中,更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六、通过儿童画教学提升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儿童画的学习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儿童画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初步认识以及锻炼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有简单的美术创作,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还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大利器,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它包括了美术的基础功底和幼儿实用美术的技能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6.1主要以自由绘画为主的新型学习模式
学生一开始未具备具体意象的存储,不知道画什么,但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由创作的能力。自由绘画可以使学生随心创作,可以提升学生画画的兴趣,尤其对于3~6岁的小学生来说,处于画画的初步学习状态,在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黄金阶段,充分利用学生意识天马行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绘画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儿童画的能力习得。通过不断地创作与练习,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绘画特点。同样的,在练习过程中要在科学指导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以及有创造力的绘画。
6.2儿童画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展示自由绘画的特点
通过简简单单的几笔与不同形象的组合,形成各有特色的形象与画作是儿童画创作的特点。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即兴创作,表达自己的心情。我们知道灵感来自于生活,随时随地一支笔一张纸即可完成。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与要求,具有即兴的性质,可以主观的去表达自己的世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与兴趣。这种自由表现的特点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完美呈现,而不是刻板的刻意的去学习创作。对于学龄前的学生来说,自由创作是他们的基本创作,他们暂未形成系统的绘画体系,随心表达便是对于美的最好体现。对于6~12岁的学生来说,儿童画可以开发一些他们没有学过的一些意象,是展现创造性绘画的一种表现。
6.3人人都是小画家
很多画家都是由于其天生的兴趣以及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创意而创作的作品,并非都是接受了严苛的训练,真正的好的作品是来源于生活,自由创作,所以人人都可以是一名画家。打破对绘画的传统认知,消灭对于创作的恐惧感。绘画并非是那高高在上的高雅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创作于生活,是人人都可以创作表现的。尤其是掌握了儿童画的表现技法之后,一旦拥有了创作灵感,随时可画,作品的呈现更加丰富与容易。我们要对学生传授这一理念,让学生懂得绘画是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的,尤其对于审美方面来说。所以从提升审美能力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多练习多创作欣赏更多的画作,接受不同角度的美的展现,包容性也要更强一些。
6.4对于教师来说,要综合教学方法尝试儿童画创作教学
我们教导学生要进行创作性的美术绘画,当然我们也要具备创作性的美术教学功力。选取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画作所表达的精神与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进行模仿或者绘画的再创作。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应当在美术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展现多角度、多方位的绘画作品以及绘画理念,切勿闭门造车,听取一家之言。对于3~6岁的学生来说,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对于6~12岁的学生来说,简单的创作是提升和展现其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但都要注意符合当下学生所可以接受的角度和知识水平。结合教师的正确引导,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不要对学生作出过多的干预,要培养学生独特的艺术美感,只要学生对艺术的认知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建立自己的风格。
七、结语
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引导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为提升教学效果而做努力。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做终身教育的倡导者,不断提高认识,打造出高质量、全面化、多角度的美术课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堂,从而更好地展开美术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路畅,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7):15,19.
[2]马永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J].田读与写,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