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微课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符可念
[导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基础教育教学有了更多变化
        符可念  
        广西钦州浦北县北通镇社根小学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基础教育教学有了更多变化,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手段被应用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学习知识、教师讲解课程提供了诸多便利。微课作为其中之一,是“互联网+”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新教学方法。文章从数学课程出发,对微课的优势及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展开分析,提出了预习引导、动态呈现、化解难点等实践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引言:伴随着经济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网络与现代社会融合得愈发深入,对社交、娱乐、学习、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选择借助信息工具、网络手段展开学习。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数学一向被认为是最有难度的一门学科,是基础教育教学的难点,是小学生最难掌握的一项知识。因此,以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微课,这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具体应用,需要被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一、微课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与能力的分析,将从网络中搜集到的优质视频课件或自己录制好的微课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他们在家自行展开学习。在该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合理的预习,初步对知识形成了解,理清自己的困惑方向,进而在课堂上有侧重点地学习、在课后有目的地复习,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质量获得更多的提高空间[1]。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前预设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告诉他们自己会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制造紧张感,使其在一定压力之下将主观能动性更积极地调动起来。
        (二)合理利用学习时间
        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往往会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再进行新知导入和重点讲解。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他们很难在某一项事情上保持长久的注意力,经常会在课程的后半部分,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微课视频时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与学生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符合。无论是以导入还是呈现重点的方式被应用在课堂上,都能大大减少时间的浪费。学生的精力不再被消耗在与重点无关的知识上,效率与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动态影像提升学生热情
        微课视频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均是动态的,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拉近他们与知识的距离,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迅速、准确地理解知识[2]。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性的内容,微课能够以其动态优势打造出一个三维空间,真实地将立体图形等抽象信息展示出来。在影响刺激视觉感官的作用下,学生的思维能够在二维与三维空间之间灵活转化,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准确,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此时,其学习热情随着信心的提高而提升,教育质量得到保障。
        (四)便于随时观看学习
        微课,具有重复播放的优势,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对知识展开深入学习。同时,在看视频时,还可以利用暂停、快进、后退等功能,重复对某一个知识点展开学习,这对接受能力差强人意、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的学生,不失为一个福音。


        二、应用微课的具体方法
        (一)课前——扎实的预习指导
        教师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始前,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借鉴网络素材,录制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对知识进行大致讲解,利用预习单预设问题,并在预习单上留出一定空白,让学生记录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展开独立学习[3]。同时,在线上交流平台,整理学生的问题,录制以讲解难点知识为中心的视频,为课堂动态教学做准备。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录制视频,在视频中呈现温度计挂图、电梯楼层控制面板等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零刻度线上方和下方的表示差异及其代表的不同含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分析电梯楼层控制面板地上、地下楼层不同表示方法,发现“正”、“负”关系并填写预习单,整理疑问,做好扎实的课前准备工作。
        (二)课中——动态呈现抽象知识
        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对知识形成一定了解,他们可以独立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疑难内容、尤其是抽象性比较强的知识,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动态讲解,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把握提供帮助[4]。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时,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中反馈的“理解同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圆锥体三倍这一概念困难”的问题,利用视频呈现“一个圆柱体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切割成三个底面和高都完全一样的圆锥体”的过程。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在动态的视频中呈现出来,打造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发现二者在结构方面的差异,从而理解体积之间的逻辑联系。
        (三)课后——及时的难点复习
        最后,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应用在课后复习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观看视频,对在课堂上理解得不透彻、掌握得不扎实的知识进行复习。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将其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录制成微课视频,借助视频呈现棱长、顶点、面等信息,讲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将视频借助线上交流平台发送给学生。如此,学生就可以在发现自己遗忘了某一部分知识时,自行下载视频并展开学习,将进度条调到合适的位置,根据需要进行针对性复习,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遗忘的漏洞,夯实基础。
        结束语:综上所述,微课这一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的灵活应用,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扎实、高效的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准确、迅速地理解概念知识、把握学科要点,实现及时、系统的课后复习,从而提高整体学习质量。因此,数学教师应注意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主动学习微课的设计和应用方法,积极将其应用到高年级的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学生以新的态度、新的方法学习知识,让课堂焕发活力,让学习水到渠成,让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稳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尔寿.微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33.
[2]黄凤森.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1):62-63.
[3]高玲.微世界  大课堂——微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19(36):61-62.
[4]孙海燕.精彩,源自微课的高效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