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李家湖小学 443000
摘要:如今,艺术课堂教学已进入核心素养期,专家们提炼出五大核心素质:形象阅读、艺术表现、审美判断、创作实践和文化理解。新时期,以学科核心素质为基础的美术教学改革也悄然来临。从2000年课改前的双基实施,到2000年到2015年的立体化目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艺术课堂的指挥棒。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质量,课堂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无非是一个人自身的修养,涵盖了道德、言行、知识技能、思想境界等诸多方面,但核心素养的特殊性在于它更注重整体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核心素养不再像双基立体那样具体化。相反,它指向的是一个完整的人,充分的思考,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才和智力的量化,而是更注重后天培养的一种核心文化素养。因此,要培养核心素养,就要从整体出发,一个方面的突出并不代表核心素养的提高。小学美术是这样一门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所以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那么,如何在注重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呢?
艺术课堂教学要追求美、创造美、秀美,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给师生带来愉悦和享受,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的影响。教室的美无处不在。它可以是一片叶子,在投影下展现出美丽的脉络,也可以是老师幽默的教学风格带来的愉悦感,也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甚至是学生没有回答老师所有问题时在教室里静静的等待这些都会让我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美的的氛围,感受到最具启发性和教育性的力量。
1、 “因材施教,培养兴趣”
人格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每个人的个性自然是不同的,这体现在兴趣、气质、能力、梦想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方针。根据他们的能力”。个性化教学的意义不是说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是相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课堂气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不仅考虑了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而且考虑了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根据相同的课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避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这门艺术课丰富多彩。
2、 “轻松气氛,寓教于乐”
每个人生来就有创造的欲望,艺术课是发挥学生才华的舞台,但学生不敢展示自己的原因是因为严肃的课堂气氛。美术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这就是所谓的“轻松氛围,寓教于乐”。为了达到这种氛围,我们不妨在教室里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湖南教育出版社一年级第一卷的第一课是《大家一起画》“如果老师枯燥地讲解绘画方法无疑会让学生听腻了,这次不妨设计这样一个游戏,选择一组学生,老师想到一只动物,然后让第一个学生在纸上画,然后下面的每个学生只能看前一个学生的画猜它是什么,然后再画,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看了你能猜出原来的动物吗?或者老师可以找一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动画片等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小游戏会让学生兴奋不已,同时也学到了娱乐的内容,更让人印象深刻。
3、 “善用科技,科技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班级的形式也开始不断变化。现在许多学校已经普及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除了美术课的创作,还有欣赏的一部分。多媒体播放设备无疑为这种欣赏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比如:晋江二小苏艳秋老师的《恐龙世界》一节课,我们用多媒体多次播放恐龙的图片和视频,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让学生驰骋在远古恐龙时代,在想象的空间里飞翔,并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审美知识和情感态度激发他们阅读恐龙形象。但是,美术课的教学不能一味地依赖这些技术,否则教师就会成为课件的玩家,本末倒置。
4、 “寻找优势和鼓励”
艺术不同于数学。数学问题总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没有艺术。艺术作品总是不同的。因此,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每个人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鼓励那些新的、独特的观点,即使有些观点偏离主题,因为发散的思维和独特的角度是艺术课必须鼓励的。另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绘画水平确实很低,所画的作品也不尽如人意。但是,美术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可以通过《美术角》等方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创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结论:
艺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教师要善于用科学技术优势教学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力,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社会背景。
参考文献:
[1]李艺, 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 2015(9):17-23.
[2]宋关华.小学美术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 2013(9):203-204.
[3]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