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思考——如何构建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严莉
[导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严莉
        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更应借助课外阅读的开展和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但对于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近六年的调查发现,普遍存在:阅读时间少、阅读量不大、阅读氛围不浓、阅读方式单一、阅读效果不佳。尽管教师一直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主题班会、家长会、阅读打卡,但一直效果不够显著。
        上学期学校引入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其将“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定义为:“学生共同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师作为教育的专家共同合作学习的场所,家长与市民共同合作学习的场所”。同时指出支撑学习共同体的是“公共性”与“民主主义”两条原理。 “公共性”原理就是指要构筑相互开放门窗的、异质文化相互交流的空间。“民主主义”原理就是指儿童、教师、家长每一个人都成为主人公,实践“多种多样的人共同生活的生存方式”。为此, 要组织开展家长和市民参与教学、协助教师共同培育儿童的“参与学习”的实践。此观点引发了我对于如何改进课外阅读的思考。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学生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学校、 教师、家长也需要全力配合,帮助学生建构基础的逻辑体系。 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他人影响非常关键,外界只有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和谐的阅读环境,才能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换句话说,课外阅读学习是社会化的行为,为了发挥课外阅读学习的实效性,必须构建课外阅读学习的共同体。


        (一)构建师生间的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只喊口号,不参与“的角色定位,将课外阅读排除在课内阅读之外,而应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仅要注重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的积累与背诵,还要能够指导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在实现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建构课内外阅读学习的共同体,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指导之下,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进步和提高。基于此教师首先应作为指导者选取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相切合的课外阅读内容,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和交流,其次教师也可以作为参与者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在师生共同探讨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如在进行《少年闰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阅读与之相关的小说《故乡》,结合课内阅读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要进行适时的点拨,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班级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形式,引领学生与教师共同畅游于书的海洋,成为联结紧密、良性互动的师生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
        (二)构建生生间的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
小学语文学习还要倡导和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佐藤学认为“互相学的关系”是互相关爱的关系,是每一名学生都作为主人公互相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关系。可能多认为共同协助只能适用于教室内,其实如果合理组织及安排,同样能很好地促进课外阅读的共同学习。可以将学生按照阅读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采用组长负责制构建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组长由本组学生推举,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外阅读和学习情况记录,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采用交换图书、交流心得、制作阅读卡片等形式提升语文阅读的效果。从而促进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并组织班级各课外阅读小组之间的互相学习,发挥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的共振效果。
        (三)建构亲子间的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要倡导家长与孩子的亲子阅读共同体。以阅读为纽带,要求家长和学生以“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的方式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如何根据家庭个体情况合理安排亲子共读方案,帮助家庭共读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再利用“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庭组共同展示阅读体会及收获,带动更多家庭积极营造读书氛围。 当然这种良性的亲子共读也可以延伸至课内阅读的学习,例如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先自学,交流不同年代节日的习俗和彼此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体会和感受当下的幸福生活。又如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因许多家长有更多的农村生活阅历,可以将自己的孩童经历与学生分享,扩大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的知识面,因为父母的切身体会更真实,会触发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和感触。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学习是语文课堂延伸的一种学习模式,希望借助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甚至社会的共同协作,真正发挥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发掘学生的不同个性,产生“交响的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