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4期   作者:张吉艳
[导读] 读书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并且能陶冶情操
        张吉艳
浑江区七道江小学 吉林省 白山市134300  
[摘要]:读书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并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为了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建设有品位加特色的校文化建设,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树立凛然正气,让师生在读书中提升自我,丰富内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读书方法  积累  计划  经典名著  内涵底蕴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教育者而言,广泛而深入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浸润书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激发写作兴趣,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及文学鉴赏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标指出“少做题,多读书”主张,就意味着多读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还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浅显的见解。
一、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一)读整本书
1.认识封面:书名;主人公;作者;版本;出版社......
2.名师导读(序言、总序):故事的主要内容,其作用是如果没有很多时间阅读时可以看书的这一部分,便可知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目录:告诉我们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章节;每个章节的主旨内容;每个章节的页码。
(二)读书方法
1.泛读法:读书的面要广,广泛的阅读各方面的知识,大量阅读。
2.精读法: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划、标、做批注,写旁白。
3.跳读法: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掌握或者细读重点句段即可。
4.略读法: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随便翻翻,了解大体意思,弄清主要观点。
5.写读法:即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与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
6.再读法: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不只读一遍,而是反复的读,“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重复学习。
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1.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它从古流传至今,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缩影。它可以用简短的文字来说明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典故,将最想表达的意思直接呈现,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智慧。所以我会指导孩子在阅读中积累成语,?让学生知道成语的含义以及出处,适时带领学生玩有益的文字小游戏,如成语接龙,丰富学生体验,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2.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获历史的精华。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典诗句且观看中华经典小视频,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也就汲取了发展智慧。同时把平日积累经典诗句准确的应用到习作中,将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文章增光添彩。,也会使孩子体会到成功的体验和文化的积淀。
3.“多读方知其中味,勤写始觉笔有神”。现代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常言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书读多了,总有体会,深入体会的过程便是思考深化的过程,思考到了精细之处,必然产生思想火花,为了及时捕捉这种稍纵即逝的火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记笔记。每节阅读课我将会让学生在笔记本上积累各种词语,如: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经典诗句、名言警句;散文经典、名著片段;新人新事;读书心得等。

并利用阅读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项比赛活动,如“朗诵赛”、“读书知识赛”、“故事会”、“读书笔记欣赏”等。??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评出“阅读之星”,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其阅读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会逐步学会自学,审美、想象、思维、表达等各方面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要向学生适当推荐一些健康优秀书籍,特别是经典名著。
现在有很多学生看的课外书,多数是一些卡通、漫画、网络等小说等,这些书籍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网络小说等书籍非但不能启迪他们的思维,长此以往还会消磨他们的意志,浪费读者的时间。我们要提倡有效的阅读,尤其是文学经典名著,陶冶了一代代人精神家园,吸纳了众多的百科全书和经典文化。这些需要人类去传承和发扬光大。阅读经典名著是是孩子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成熟阅读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文化旅程。对学生来说,从小养成阅读经典名著,接受文化传承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眼下的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并不那么浓厚。当然经典名著内涵弘富、博大精深,初读时不可能也不要求理解的深透。冰心说她少年时读《红楼梦》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生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她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次拿起这部书时,才感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文化内涵。学识的丰富靠“积累”,试想若没有少年时读得的感受、印象,也难得会有后来再读时的“滋味”。所以教师从小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四、建议学生经常到阅览室阅读。
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的今天,国家不断地加大教育的投入,学校设立了图书馆、图书室,班级设置图书角,购置了许多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图书资料。这给广大的学生极大的提供了阅读的平台和空间。这样,让学生在广阔的书籍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适当读一些革命领袖、名人英雄人物传记和科普文章,如:《科学世界》、《求知与探索》、《飞碟探索》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图书展览,进行直观宣传,使一些五颜六色、有趣的封面,各种题材的优秀作品,使学生眼馋手痒,让他们意识到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继而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和欲望,使他们逐渐走进更大的图书馆,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在阅读中陶冶情操,汲取营养,收获知识和快乐。
五、要给学生介绍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首先,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阅读,注意提示学生从两方面去看:一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题思想、内容要点、布局结构、写作方法、风格特色等。然后是从对字、词、句、段中的难点、重点作深入的探讨。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其次,我还要给学生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所以,每节阅读课前五分钟,都会安排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最近读的好文章,谈收获,讲体会,同学可以适当点评。教师也会适当参与其中,让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我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好读书计划。
要读的书一旦被选定,就要坚持读完,切不可半途而废,同时,还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和安排好读书时间,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长期坚持。教育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精力集中,做到眼到、手到、口到,一边读一边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敷衍,不绕开走。这样,经过长期的实践,就会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从而使知识的源泉能够涓涓流淌在学生的心田。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犹如最美丽、最优雅的思想交流。读书,不仅可与孔孟谈理,同老庄伦道,与韩非议法,同孙武讲兵,也可与王羲之颜鲁公赏字,与齐白石徐悲鸿品画......或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读过的书已经蕴藏在你的灵魂里。让我们在书海中畅游吧,它会让你更加自信并充满阳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知识的传承,让阅读浸润心灵,打造生命的底色!
[参考文献]:
[1]苏轼《和董传留别》
[2]翁森《四时读书之乐》
[3]徐特立 不动笔墨不读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