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罗 玲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
        罗 玲
        四川省泸县奇峰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好奇好动,爱探索,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差,是社会成员中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非常重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才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关键词:安全意识 习惯培养 安全教育 家园配合
        一、提高师幼安全意识
        首先作为幼儿教师要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动的各个有效环节随机强化,多说多提醒。对幼儿展开系统教育,介入游戏活动,为幼儿安全教育创设良好环境,全面提升幼儿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训练技能。如:在组织幼儿散步时,要求幼儿手不要插在口袋中,以防跌倒时身体失去支撑;在奔跑追逐游戏时保持安全距离,不盲目的吓跑乱撞。在这个变化万千和日益复杂的社会中,要有意识的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还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比较少,因此危险常常随之相伴。所以从小交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和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与至关重要的一课,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上。
        二、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需要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好的习惯能避免许多危险,好的习惯取决于良好的行为。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安全的,怎样做不对不安全。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提醒幼儿吃饭、喝水前应先吹一吹,以免烫伤;鞋带散了要系牢可避免孩子跌倒摔伤等等。注意从孩子的生活细节去训练,孩子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却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会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幼儿园一方之力就能见效的,还要家园共育。双方以持之以恒的耐心、爱心来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三、细化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
        幼儿园安全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细化到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避免幼儿出现伤害事件。如:入园时不带小刀、扣子等尖锐物品;进餐时,保持安静、细嚼慢咽,不说笑打闹,避免呛着;保持正确的睡姿,不俯卧,不带杂物到床上玩,嘴里不含着东西睡觉;在园在教室里不猛跑、快速追逐,以免碰撞和摔倒;在游戏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纪律。有序的离园活动,不跟陌生人走,安心等待家长,老师确认同意后方可离园。
        幼儿园年龄阶段不同,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和设置安全教育内容。比如“小班幼儿,最容易用抓伤、咬伤。那重点就应教育幼儿不能去咬别人,抓别人。

小班孩子还特别喜欢手牵着手一起走或者上楼梯,这是比较危险的事,如果一旦摔倒了,很容易几个孩子都受伤,所以要让孩子记住无论哪里上楼梯不能牵手,靠右行。到了中班孩子已经不会去抓咬别人,但新的问题又会来了,喜欢追逐打闹,很容易撞伤和碰伤,那又该重点教育了。大班孩子年龄大了,心理变化使得他们增强好胜,容易产生推搡打架的行为,老师们就该立即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教育了。安全教育天天讲,安全专题教育必须讲,有必要时时讲。针对发生的安全问题或者事件,以示例作为教育契机及时讲,加深幼儿安全认知。
        五、安全演练活动是实践
        在幼儿园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处置预案演练活动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演练,可以检验平时预案的完善与不足情况;也可以检查平时教师在教育幼儿遇到险情时避险的常识掌握情况,进一步为我们的安全工作奠定基础。开展常态化的模拟演习活动,如防地震演练、消防演练、防山体滑坡等。虽然有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但发生地震或大火,出现雷雨天气时,如何把伤害减至最轻程度呢?通过组织模拟演练活动,教育幼儿在突发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逃生时避免混乱和人踩人等。如模拟演练活动:地震时听到警报声,告诉幼儿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的下楼,逃生时不扭头向后看,要快速跑到平坦的广场,远离高楼等建筑物,针对‘恶性伤害的恐怖事件”我们要组织相应的演练。模拟演习活动能使孩子掌握在突发情况下有序逃生的方法,当灾难发生时,能冷静、正确的保护自己。经过多次的模拟演练,幼儿自救的意识增强了,自救动作更迅速。
        四、家园配合的协调性
        家长作为孩子的首席安全监护人,也是安全第一责任人,有必要给孩子上好安全课,做到安全无隐患。孩子发生安全伤害事件大多是在校园外,抓伤、撞到、摔倒;每年都有孩子溺水事件,这些大多时家长的监管疏忽大意造成的。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家长进行密切配合。教师应针对本班幼儿情况给予家长讲解安全教育内容,让家长了解学习并提高安全意识。因为有很多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有些家长爱给孩子带“长命锁”“辟邪之物”,这类物品在幼儿玩耍和活动中极易发生套牢脖子,产生勒痕甚至窒息事件,这些安全内容教师都有告知家长,但如果家长都没有这样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增大了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困难。家长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安全行为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必须全方位出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儿远离危险,远离意外,远离伤害。我们和家长沟通,利用家园平台或告家长书等共同开展安全教育。如家长平常带孩子外出时,应指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并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指导幼儿明白走失时怎么办让,孩子牢记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等。我觉得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必须全方位出动,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幼儿远离危险,远离意外,远离伤害,让幼儿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平安长大。
        结束语:
        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生理的发育阶段,心理非常单纯,最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生命总是眷顾有安全意识的人,而安全意识是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贵在坚持,做到持之以恒。所以幼儿园安全教育要经常化,制度科学化,安全措施具体化,幼儿行为规范化,努力让幼儿的安全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为幼儿快乐健康生活,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又安全的环境。同时调动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家园合作,以全方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做好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幼儿的安全学习、生活,并为幼儿的未来的安全成长起到积极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 2001.09
[2]江红利 《教育教学论坛》 期刊 2012.10
[3]李小玲 《科教导刊》2012.01
[3]苏东雪 《学校教育研究》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