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陈晓亮
[导读]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教授的不只是解题方法,
        陈晓亮
        江西省樟树市实验学校 3312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教授的不只是解题方法,更多的是学习物理知识的思想。初中物理知识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学生能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教师需要改变当下的教学模式,从以往单纯的课本讲解上升到思想的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为了探讨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学模式而提出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
引言
        新课改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独立性的培养,要注意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应该探索出一些方法,全面地改善现有的物理课堂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更好地实现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努力付出的结果。现在的初中生不过是在享受先辈们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初中生抱怨初中物理难,会选择性地放弃物理科目。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未能正视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总是抱着能学会就学、学不会就放弃的想法。抱着这种想法学习初中物理,学生就注定无法学好物理。物理不同于其他科目,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电学和力学都是基础的物理知识。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后,能提高自身的生活技能水平。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会出现薄弱项,如有些学生对电学的各种概念和应用都非常拿手,但学到概念性较强的力学知识时,就变得无从下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学生没有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能否容易地学好物理。学生如果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相关物理概念时,就会更轻松。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优化分析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深化,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开始将对于科学家的介绍应用到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会对科学家探究的艰难过程进行讲解,来给学生进行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精神的渲染和熏陶。新课改确实推动了物理教学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开始关注成绩以外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通过物理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获得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源来拓展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这部分课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法拉第研究这一物理现象的过程,为学生树立榜样力量,让学生看到法拉第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的研究,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例如,我们学习杠杆的物理知识时,由于杠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一些生活用品,辅助讲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能够了解科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热爱。


        (二)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点都和生活内容有关。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生活内容。比如,在讲解杠杆原理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运用杠杆原理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见解。之后,学生在复习时,脑中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相关生活内容。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也是物理核心素养中一个关键性的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这一节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猜想并制定探究计划,当学生设计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分别在木板和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进一步改进。教师通过这种过程,不断地加强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问题情境式课堂
        “问”是学习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核心素养下学生思维品质、探究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以“问”为导向,科学构建情境式课堂,能够从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实践反思等角度,实现有效学习,促进了教与学的有效开展。核心素养注重学生为主体地位下的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生成,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问”成为教与学的促进因子,强化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等的有效培养。例如,在“气体压强”的课时教学中,学生对“压强”的迷惑与好奇,成为教师教学构建的重要切入点。学生对压强的感知,是这堂课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的问紧扣生活,同时也将教学在“问”驱动之下得到有效开展。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之时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去感受压强的存在,同时进一步去思考,实验操作中易拉罐如何变瘪?让问成为教学的重要驱动因子。
结束语
        综上所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在于思想而不是技巧,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重心开始慢慢转移到学生身上,以分数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也逐步瓦解,培养学生各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郭建南.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优化初中物理情境教学[J].华夏教师,2019(36):56.
[2]张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35-136.
[3]温钰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执行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9,15(05):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