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迪
黑龙江省泰来县胜利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摘 要】近几年,我国小学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更为严格。现如今,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这关系着学生们的思维开拓与未来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当提高学生想象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便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有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想象力;培养对策
在如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加强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锻炼,进而提高个人能力,加强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学习。然而,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时,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不理想,造成学生处于固定思维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可以对语文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可以对故事的意义进行思考,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等采取有效的想象力培养对策,通过创设情境、续写故事等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意义
1.1锻炼思维方式
实际上,小学生的思维正是处于比较灵活的时候,这时教师不应该加以抑制,而是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发挥出学生思维丰富的优势,加强思维方式的锻炼,不再具有局限性,能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会变得更为灵活,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拥有主见,善于表达不同的看法,提高思考能力以及逻辑能力等。
1.2提高创造能力
针对小学生而言,想象力无穷大,但是还是需要教师进行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最大化的发挥自身想象力进行思考与创作,从而得出不同的看法或者是结果,真正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使得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以增加,满足青少年成长的教育要求。
1.3提高学习水平
学生想象力的提升,还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水平。因为任何科目可能都是枯燥的,只有沉浸在充分想象力的课堂中,才能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愿意去尝试、去思考、去创作等等,这时教师再加以辅导与指引,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对策
2.1创设情境以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较为丰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常常开展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将预先排练的童话剧《狐狸和乌鸦》拿到课堂上表演,让学生一边听录音机播放的朗读录音,一边观看节目表演,随后提出如下思考题让学生想象剧情,进行思维并口头表达剧情:狐狸是怎样欺骗乌鸦的?乌鸦听了狐狸三次说的好话,分别有什么反应,结果怎样?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观看了童话剧的表演,有知有感,有话可说。按三个问题各练习说一句或几句话,随后按剧情发展顺序,说出狐狸花言巧语骗得乌鸦嘴里的一片肉的故事。学生懂得了“如果喜欢听好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这一要求虽然较高,但生动形象的表演激起了学生创造的热情,他们仍很有条理地说出了一段话,创造思维也得到了体现。
2.2续写故事以创设想象力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讲清、讲透教材外,还注意发挥课文作用,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性的续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了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续写课文结尾,让学生发散加工,看谁想得好,想得合乎情理,想得结尾新颖,想的和别人的不一样。这时学生们往往会踊跃发言,甚至进行续写,使得自身逻辑能力得到锻炼,也能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天宫自身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
2.3诗词画图以激发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诗词逐渐地与小学生进行接触。面对与现实语言表达方式完全不同的诗词,不少学生会感到头痛。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也是绝佳的刺激学生想象力的时机。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讲解这篇文章时,通过详细地讲解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绘画的课堂作业: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诗的内容。按照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即使老师讲解得再清楚也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词的意境,在学生不能使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对词的感觉的时候,可以使学生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想象力来弥补理解力上的不足,可以在画中自由表达自己对词的理解。在笔者课堂中,学生的画是丰富多彩的:莲花、小船、小女孩、小溪、太阳、亭子、白鹭与沙鸥等等,这些意象都是学生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体会到的。老师则可以通过指导、请学生本人讲解、自由发言等方式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
2.4抓好结尾以引导想象力
实际上,语文课文中优秀文章有很多,部分文章的结尾会点到即止,留下无限的遐想,而留下的这些空白会让人回味无穷,增添课文的趣味性与想象的余地。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类文章,抓好结尾,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结尾的想象与思考,进而加强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利于加强学生之间不同看法的交流。例如,《穷人》的课文内容在“桑娜拉开帐子”就结束了,留给学生很大空白。教学时,我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发展其想象力,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设想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两个孩子抱回家后,渔夫夫妇今后的日子会怎样呢?两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样的,但总的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学生一定会围绕“渔夫夫妇的心地善良”这一中心来回答,这样学生会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所以,抓好结尾是不错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想象故事结局,加强发散思维能力锻炼。
3结语
想象力像是宽阔的海域,无穷无尽;想象力更像是无际的荒原,有待开垦。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学生们的想象力还比较丰富,思维也更为灵活,这时就要求教师可以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定向思维能力、反向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等,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们更好地成长。为达到预期的想象力培养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案,主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课文内容等进行课堂设计,并加强学生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与创作,从而提高学生想象力,加快语文学习效率,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艳.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0138-0138.
[2]陈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000(018):47.
[3]宣立民.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7).
[4]章兴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