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在慢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9/18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   作者:唐永岗
[导读] 智慧医疗模式可以电子档案为基础,实现对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生
        唐永岗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 400060
        摘要:智慧医疗模式可以电子档案为基础,实现对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综合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更好的发挥出智慧医疗的价值,本次研究综述了其在慢性病管理中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医疗;慢病管理;健康干预;生活
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国内慢性病患者群体数量庞大,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为此积极做好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健康管理蓝皮书指出,国内慢性疾病人口数量在3亿左右,65岁以上人群占构成比50%左右,且男性发病率更高,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1]。智慧医疗即利用电子监控档案,建立信息共享交互平台,为患者提供智能医疗服务的模式。本次研究分析了智慧医疗在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哮喘等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综述如下。
        1.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发病率约11.60%。利用支持移动医疗的工具,则能够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管理,目前市场中可穿戴设备以及移动应用使用较多。如利用瞬感扫描式葡萄糖检测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出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实现动态化记录,进而开展对患者进食、用药等的指导,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而在应用程序上,虽然市场中开发了很多的程序,但良莠不齐。Fu等对糖尿病移动程序进行系统评价后发现,糖尿病应用程序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水平[2]。但Brzan等研究中指出,很多糖尿病应用程序很难达到管理患者的效果,且应用程序的使用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也存在的一定的联系,需要患者自行改善生活、饮食习惯,这也是智慧医疗应用的难点。再加上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很多患者并不具备熟练使用智能工具的能力,所以在界面开发时应该做到简洁、简单、易于操作,以保障其受众人群能够便于使用。
        2.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是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独立风险因素。虽然通过积极控制血压水平能够减轻患者并发其他疾病的风险,但目前很多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利用健康应用程序,指导高血压患者积极进行血压监测,并通过提醒、反馈以及定制信息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对控制其病情有明显价值,且大量研究也已经证实利用移动健康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Kang等研究指出,基于临床实践指南的高血压管理移动应用程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Alessa等则指出,利用自我管理应用程序,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实用性,也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但目前研究较多存在偏倚问题,数据量仍然较少,后期仍然需要扩大样本量,以完善研究。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属于多种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并为此后期在设计应用程序或其他支持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合并多种疾病的情况,以提高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3.在慢阻肺中的应用
慢阻肺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存在持续性的呼吸系统症状,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与毒性颗粒物与气体导致的气道与肺泡异常相关。《柳叶刀》中王辰院士研究指出,国内2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发病率约8.6%,40岁以上慢阻肺发病率为13.7%,60岁以上发病率则超过27%,全国发病人数约9990万。而采用智慧医疗服务进行慢阻肺的管理,有利于减少本病急性发作的次数,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够减轻社会的医疗负担。Williams等对使用移动健康应用程序的效果进行了定性研究,对19例患者采用移动健康应用程序干预6月后,患者明显发现了自身的变化,自我管理能力提高[4]。Velardo等研究制定了使用数字卫生系统进行慢阻肺患者长期管理的方案,并完善了界面设计,其指出通过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Yang等对管理慢阻肺患者的应用程序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手机应用程序能够减少慢阻肺患者再入院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由此可认为手机应用软件能够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在哮喘中的应用
哮喘即以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世界范围类患者数量约2.35~3.34亿人。通过智慧医疗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减轻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负担。尤其使用移动健康教育程序,可通过低成本手段实现对患者的干预,可利用应用程序的拓展性以及应用型,提供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证据进行对患者的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常见干预措施如传播教育材料、症状检测工具等,另外也应该注意限制医疗保健品的过度使用。另外,将手机信息与医院进行连接,也可便于医院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措施,进而可全面提高干预的效果。Farzandipour等研究中总结了移动健康应用对改善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证据,并进行了干预效果的评价,得出目前哮喘管理相关应用程序均能够记录患者的健康数据,并根据健康数据对患者进行干预。多功能的应用程序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控制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干预措施对药物依从性、成本等相关的研究并不一致,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各种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了家庭、社会的负担。而慢病管理的根本目的并非治愈疾病,而是减轻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危害,阻止或延缓病情的进展,防控严重并发症。利用智慧医疗模式对慢性疾病进行管理,则可发挥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优势,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就其应用现状来看,依旧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故需后期进一步推广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韩君,徐兴祥.智慧医疗在慢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0,13(02):268-270.
[2]黄柳.医院多面向挺进智慧医疗新时代[J].中国医院院长,2019(24):62-65.
[3]何亨.构建特色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助力昌平智慧医疗服务大步走[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06):119-120.
[4]卢喜烈,苗锋,应致标.新型医联体背景下的智慧医疗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8,15(01):66-69+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