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述略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马前进
[导读] 自2015年以来,学校课题组确立了“小学语文三六五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马前进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中心小学 山东 枣庄 277411
        摘要:自2015年以来,学校课题组确立了“小学语文三六五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这一主题,依托教育部南京师大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为指导单位,在蔡林森教育思想研究会帮扶下,进行长达四年多的实验研究。历经几年实践探索,课题组最终推出一套简约实用、生态高效的语文教学课改模式,简称“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生态高效;
一、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学习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首要,自主学习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搭建了舞台。
        2.当前教育创新中,合作学习早已成为世界教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合作学习起源于美国,成功于美国,对于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世人瞩目。
        3.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既为共享资源,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开放性学习革命增添了媒介。
        4.目前,全国名校高中衡水中学实施“一课一练落实”模式;初中杜郎口中学实行“三三六”模式;河南永威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模式;东庐中学实施“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德州宁津县中小学“当堂检测达标”模式。他们都已做了五到十五年,甚至更长。这些值得学习借鉴。枣庄市几所省、市级教学示范校和部分镇级中小学都已推出新模式改革,难能可贵。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①师生负担仍然过重,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偏低。②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课堂上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③学困生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原则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④教师想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却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来指导课堂教学。
二、课题实验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情感、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找到自主学习的途径,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让教师探索出一种简洁高效新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并能熟练运用。
        3.通过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养成教师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的能力、态度,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减轻学生压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发展。
        4.通过小学语文“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理论依据
        课题内涵界定:“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其课堂教学结构实质是“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它是指一节课教学从准备到结束要分三个阶段、六个环节、融入五项教育。“三段”: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达标检测三个阶段;“六环节”:即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展示质疑、巩固练习、当堂达标六个教学环节;五项教育:即信念信心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自主合作教育、法制道德教育、感恩孝心教育。
        研究依据:(1)教育是教师的导引与学生的知行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惠性和互动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教育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是动态的表现出来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消除教师中心和管理中心的倾向,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构建知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成长;人类主体也是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而“对话、互动”也是人类、个体获得知识(建构知识)、进行学习的基本网络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形成“学习共同体”。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结构简析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细化。语文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基础知识过关课,第二课时为阅读感悟过关课。具体环节细化如下:
        ①定向示标。教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②自主学习、分组展示、探究总结。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一节课需要几次这样的三个环节。

第一次: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第二次:二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大体理解课文内容;第三次:三读课文,思考问题,理解文意;第四次:品读全文或段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
        ③当堂训练、达标检测。第一课时:默写生字,积累词语,《练习册》相关题型。第二课时:背诵(默写)课文(段落);学用写作方法,片段练笔;《练习册》相关类型题。
        2.探索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基本可以概括为“新授课”、“复习课”两大大类型,不同的课型要有不同的“三六五”教学模式。针对这种现状,学校作了大胆尝试和创新,先指定专人试讲,然后在听课、评课、反思和修改的基础上再上课、再修改,经过多轮尝试和打磨,终于形成了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3.加强“四清”管理,给课改增添了“催化剂”。所谓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它的实质就是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如同给高效运行的教学模式安上了“助推器”,保障课改之路越走越广。
        4.构建评价体系,助课改走向成功。成功的课改,必然伴随着成功的评价体系,成功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励课改快速前行、迈向成功。我们在枣庄地区推出的课堂“学能”评价标准框架内研究出了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三六五”课堂效能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的灵魂体现为“生本、科技、高效、生命”语文课堂评价指标,体现“学、练、用”这一主线的语文教学原则。
        5.体验成功,收获课改之果。小学语文高效“三六五”教学模式的实施,犹如一股和谐的春风,使学校师生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效果。
        课堂变了,变成为导引学生快速发展的阵地。“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先学后教,学生不再是等待灌输的机器,每堂课教师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5分钟,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彰显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堂变为学堂。
        教师变了,变成了研究型专家教师。“以学定教”的“三六五”教学模式,让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着眼于自己怎么讲得精彩转变为现在怎么让学生学得高效。
        学生变了,变成了想学、会学、乐学。新模式下的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迅速养成。学生由原来不会自学变为会自学,由原来的汇报能力低下变为汇报时头头是道,由原来的不敢质疑、不会质疑变为敢质疑、会质疑。课堂上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习兴趣高涨,精神饱满,紧张高效。
五、课题研究中问题与反思
        在小学语文高效“三六五”课堂新模式教学学习过程中,兴趣是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花费大量的精力用于专研教材、准备资料、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但有时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准备不充分,不敢主动参与合作;学生层次不同,参与度不均衡,部分学生不敢大胆地表现自己;学习小组成员分工不到位,个别学生不能积极配合,不能在合作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中学生合作流于形式;教师评价不全面,往往忽视对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评价。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初步解决策略如下:
        1.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2.现在的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合作、探究精神。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探究以及竞争的能力。 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不断改进并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教师要全面及时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5.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适应时代步伐,特别要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对学生进行教育。
结语:
        湘帘微启,门已虚掩,我们更加期待窗外风景。几年的语文教学实验探索,基本达到了预期研究目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新模式日渐成熟,课堂新效益逐步凸现。通过教学研究,语文课堂最大的变化是:学习效果明显了,当堂达标,学习任务完成有了保障;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都在紧张读书,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效益丰富了,学生语文素养得到系统培养,贯穿全面发展,落实五项教育,学生知识、能力、动机和品行修养得到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蔡林森:《蔡林森从洋思到永威》[M],2015年10月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