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柱英
梧州市龙圩实验中学 543199
摘要:在近现代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成为文明成果中最丰硕和影响力最突出的部分,因此教育系统普遍围绕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教学需要编制教材和设计课程。而语文则被定位成工具型学科,以让学生熟练地运用其完成表达、交流并且获取信息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文化载体和传播媒介的价值被忽略。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价值与渗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价值与渗透
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各个科目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传统文化对素质教育进行有效的推进。对于传统文化的扬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重中之重。对于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好的方面请保留坏的方面进行剔除,这对学生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并不是相对传统的,他要根据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紧跟学生思想的步伐。适应学生和社会的身心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产生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智慧与内涵,很多经典历史事件的教育意义重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将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思想详细讲解给学生,不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样学生在经过长期的传统文化熏陶之后,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且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发挥长久的积极影响。
(二)让语文学科体现其文化传承价值
语文学科的本源即记录、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传统文化体现其固有价值。首先,传统文化包含的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均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流传和记载下来,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在赋予学生顺畅的阅读、写作以及口头交流能力的同时必然无法回避传统文化的传承[1]。例如,在生字教学中涉及对特定汉字的起源及其字形、字义演变的阐释,无形中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元素。
二、传统文化的渗透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因为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会涉及非常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品行等,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任务有所增加,对学生而言学习压力也会增大,所以语文教师应该主动改进教学方法,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能够发挥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实行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体包括书法、绘画、节日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学习书法时,就在课堂上开展书法竞赛,学习绘画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各种传统优秀画作,然后让学生尝试进行绘画。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授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传统文化,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会给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因为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要想确保传统文化的良好渗透,以及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学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其中也有部分糟粕,教师需要主动提高自己辨别传统文化优劣的能力,去除不适合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然后让学生学习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建立良好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的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从而也可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三)拓展课程资源,立足素养,强化教师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载体。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效,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教师在教材资源分析中,使得学生感受到文化精神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理解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通过课程资源与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语言文字解读中感悟到中华传统民族传统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在诗歌朗读中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理解文化传承的魅力,体会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课堂上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要想在语文课堂上不着痕迹的渗透传统文化,要求教师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有足够修养才能在达到核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应熟读所有经典作品,对《史记》等有多个章节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可以自如地引用和讲解。其次,结合教材中牵涉到传统文化的部分,确定课堂上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内容,并且查找相关资料和准备素材,从而在课堂上择机引经据典,触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此外,教师通过研读相关作品还能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层次与思想境界,在言谈举止方面更加儒雅和有内涵,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典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应得到更多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产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素养的价值作用,据此提出了提升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注重汉字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传统文化的发扬具有积极影响。今后,教师还需要深入探索更为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方法,从而可以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国栋.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05):47.
[2]许书跃.传统文化与“语文味儿”——从核心素养角度看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气息”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06):24-25.
[3]陈小真.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