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罗凤琼
[导读] 生态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材为基点,将课堂向内延伸至学生个性
        罗凤琼
        凯里市第十一小学 贵州 凯里556000
        摘要: 生态课堂要以学生为本位,以教材为基点,将课堂向内延伸至学生个性生长,向外延伸至生活实践,让课堂充满和谐、活力、交流、分享。本文就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建构
引言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僵化、唯教材等问题,很多教师忽视学生语文知识生成的整体性、多元性、差异性和内生性,这与“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新课改理念相去甚远。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生态课堂将教学要素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内生,即通过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四个要素的交互作用,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为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势在必行。
1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价值取向
        课堂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每个教学与学习要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课堂注重子系统的内在联系,倡导知识的动态生成。从培育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来看,强调差异性和开放性是生态课堂的价值追求,尽管目前没有找到完美的途径,但共同的倾向是都强调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师生良好关系的关注、对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视。而生态课堂则可以通过教学生态环境的改善来达到这一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以唤醒学生成长的激情为最重要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重视小学语文知识的生成,教师、学生和文本应处在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中。这一价值取向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珍惜每一位学生的生命独特性,尊重他们在课堂上的独特体验与成长内驱力。二是引导学生将个体生命的独特性置于团队发展的多样性之中,让他们在课堂这一生态系统中获得最好发展。三是形成以关键子系统为依托的课堂有机体。
2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2.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健康和谐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首先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也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对构建生态课堂非常必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抓住学生个性特点予以针对性引导。教师应主动亲近学生,留心观察,了解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其“灌输”知识,而要不断启发、引导他们,促使他们深入学习语文。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也有多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增进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活课堂氛围
        多媒体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语言非常重要,而深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运用多媒体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加入新鲜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喜爱音乐的白鲸》一文为例,该文与白鲸有关,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白鲸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白鲸的外观和特性。还可进行适当的知识延伸,如播放公益广告《江豚》,促使学生明白人与动物之间应形成和谐共生关系,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初始阶段,一些理念难以用理论化形式渗透,但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相关视频、图片,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查阅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一些古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含义,学习诗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教师可查阅苏轼相关资料和该诗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途中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所作,瑰丽山水触发了诗人兴致,遂写下五首庐山游记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该诗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阐明了一个道理,即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看到的样子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课前利用网络收集有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
        2.3以和谐课堂氛围构建生态课堂
        课堂氛围的好坏往往对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影响重大。“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去学习”,因而我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同理,要想构建生态语文课堂,我们首先应该从学生学习环境入手,给学生一个他们真正需要的学习环境。针对此,笔者的建议是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以情入境,以境生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秋天的雨》、《大自然的声音》这类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先让学生看一看相关风景视频,以多媒体情境吸引学生眼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在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说一说,谈一谈自己见到海洋的感受,说一说自己对雨天的看法,讲一讲自己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有哪些。先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然后再切入教材内容,这远比直接让学生翻到教材多少页更有吸引力,更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让课堂和谐自由。
        2.4实施激励评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发奋学习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采取激励评价,用开放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大力表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学生,并对敢于创新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赞扬不但可以增强其学习自信心,还能帮助他们开拓思维,促其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以便增强师生互动,使语文课堂更有生命力。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问:“爬山虎明明是一种植物,为什么作者说它有脚呢?”有的学生说作者可能是表达错了,有的学生说虽然它没有真正的脚,但是它能到处延伸,就好像长了脚一样。教师再提问:“爬山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绿化植物,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功能吗?”有的学生说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有的说可以抗污染,有的说可以作为药材等。教师提出的有效问题开拓了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之,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对于表达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保持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自信心。
结束语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自然生成与真实生活场景的应用,它注重教师与学生最真实的生活体验,追求知识的动态生成,它倡导回归生活教育,引导学生通过真实情境实践活动促进语言建构与实践运用,是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丁园园.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44-145.
[2]张坤月.打造小学生喜欢的语文生态课堂[J].学周刊,2019(27):114.
[3]卢耀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J].名师在线,2019(26):21-22.
[4]郑月明.摭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J].名师在线,2019(26):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