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6月11期   作者:   孙艳青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孙艳青   
   (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肺癌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状况、疼痛程度、睡眠状况、焦虑状况、术后临床指标、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状况、疼痛程度、睡眠状况、焦虑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围手术期应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肺癌;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引言
   肺癌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亡率目前位居于恶性肿瘤之首,并且发生病还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威胁。放化疗是现阶段对晚期肺癌病患的常用治疗方案,虽然可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大,严重影响着病患的日常生活,以及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因此,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升病患治疗期间的舒适度,以减轻其痛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院特对晚期肺癌病患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旨为能更进一步缓解疾病折磨所带给病患的不适感,提高其治疗效果,进而改善病患生活质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心胸外科接受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40~68岁,平均(51.8±13.1)岁;对照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41~67岁,平均(52.4±12.5)岁;纳入标准:术前明确诊断为肺癌且符合肺癌手术指征。无其他心、脑、肝、肾等系统疾病者。无精神疾病且依从性好,患者本人和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该项研究。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肺肾衰竭,合并肝、肾等严重基础病等,对治疗药物过敏者,伴发严重精神疾病且依从性差者,不愿参与研究者等。68例肺癌患者中进行了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有47例,全肺切除术的患者有21例。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全面的、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具体方法为:(1)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鼓励,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病情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食谱,饮食要富含营养、易消化,禁烟、酒,少食腌制食物,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控制脂肪摄入量,增强抵抗力,防止或延缓恶液质的出现;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消毒,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3)对症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关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定期清洁换药,换药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用力不当导致切口崩裂出血而引发感染。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循序渐进的增加训练时间、强度和频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并发症护理:①呼吸系统并发症护理: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衰竭是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道指标,给予充分供氧、有效止痛、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咳嗽,适当输血、抗感染、纠正离子紊乱等措施;②心血管并发症护理:采取面罩吸氧,给予心电监测,遵医嘱及时给予强心剂、镇静剂及利尿剂治疗,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减少心脏应激反应。(5)术后针对性护理术后护理人员与患者耐心、诚恳交谈,通过制作健康手册、健康知识小视频、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了解患者术后睡眠质量、饮食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使患者养成条件性睡眠习惯,限制患者的睡眠时间,纠正其不良睡眠习惯;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减少油腻及高胆固醇食物的食用,饮食定时定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等。
   1.3观察指标
   ①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肺癌患者负面情绪状况。SAS标准分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②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ESCA)评估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内容包括4个方面:自我概念(0~22分)、自我护理技能(0~44分)、自我责任感(0~28分)与健康知识水平(0~76分),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③采用本院自拟的问卷调查分析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较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入院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2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电监护时间、吸氧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情况、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并进行比较:进行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情况、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晚期肺癌病患临床上主要采用放化疗、手术治疗和抗癌药物治疗等为主,不同的治疗方法所达到的临床疗效也存在明显差异。手术治疗是目前较为有效和可靠的方法之一,但其对病患机体功能损伤较大,极易导致相应术后并发症,从而增加病患的痛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给予病患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组通过对病患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护理后病患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且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说明在晚期肺癌病患的治疗中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舒适护理是同病患生活密切相关的。在谈癌色变的当下,病患通常在得知患癌后都会遭受巨大的打击,对生活失去信心,出现恐惧、忧虑等负性情绪,而通过舒适护理刚好可改善或消除病患的不良心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让其不管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得到了全面的照顾,感受到了来自家庭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始终保持一个舒适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进而促进了其病情康复,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其生活质量。
   综上,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肺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可显著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满意状况,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志民,张乐,侯继申,等.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2012,32(9):141-142.
   [2]高从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303-5304.
   [3]易开挂,丁四清,钟竹青,等.患者版个性化护理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3):373-376.
   [4]陈华萍.ICU患者呕吐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4):126-127.
   [5]青少年心理健康》编辑部.焦虑自评量表(SAS)[J].青少年心理健康,2006(3):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