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钟传俊
[导读] 从古到今,在国家需要和危急时刻总有那么多人为祖国的发展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战争中英勇杀敌,不畏惧艰难险阻,只要国家需要,随时听候祖国的召唤,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爱国主义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深雪堂初级中学校 摘要:从古到今,在国家需要和危急时刻总有那么多人为祖国的发展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战争中英勇杀敌,不畏惧艰难险阻,只要国家需要,随时听候祖国的召唤,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爱国主义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体现,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 〖HJ0.9mm〗〖FL(〗引言 众所周知,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更是历史素养的基础,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非常必要的。初中阶段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主要肩负着以下任务,其一,传授知识和技能,其二,融入情感教育的内容。事实证明,将家国情怀融入历史课堂,既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深入了解,又可以使学生对民族、家国的自豪感得到强化,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一、爱国主义的渗透价值 首先,为德育教育提供帮助。将爱国主义渗透在教学中,其目的既包括提高学生素养,还包括对学生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进行优化,使其拥有高的素养。综合素养又与思想道德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教育可为德育教育提供帮助。其次,使学生历史观更加科学。初次接触历史的初中生,学习内容往往以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为主,教师的任务则是对历史脉络进行梳理,以加深学生对民族魅力的感受。各年级可以根据课程特点把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这是因为只有深入历史情境,学生才能对历史事件的情怀产生直观感受,从而形成科学历史观。最后,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教材中恰当的历史人物的事例,增强学生爱国情怀 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故事”也是历史课堂的“发动机”。因此,在历史的课堂上遇到恰当的历史人物时,教师可以讲几个历史小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跟随着“故事”的进程,摸索着其中的缘由,也由此强化了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得到启发,得到教育,也对知识的把握进行了巩固。例如,在学习《夏商周的更替》《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北宋的政治》等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融入有关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历史事件的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只有统一、和谐、安定的国家才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最终实现统一的国家。在历史事件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所谓的爱国主义就是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不做任何违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中心。 (二)重视挖掘课本内涵 初中历史课程知识面广,知识点分散。为了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一些初中历史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担当历史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相对分散的历史知识。这很容易干扰学生的历史学习,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素质,难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初中历史“鸦片战争”这一板块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强迫学生记住《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而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其内涵、影响,也没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导致学生只是知道有这一条约的存在,而这一条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影响却一问三不知。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根据“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款,教师可以介绍在香港回归祖国时传唱全国的《七子之歌》,并播放音像资料。这些文化教育资料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加强历史认知,拓宽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创设相关情境 初中强调体验教学,这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相比,基于情境创设所开展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使学生感官得到充分调动,由此而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强化感受、加深印象、产生共鸣、培养情怀。例如,在讲春秋战国时,教师可以将赵国大臣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以多媒体放映视频资料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视频的放映,可以将廉颇和蔺相如各自内心的活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也把廉颇从开始的不服,到后来的负荆请罪展现得淋漓尽致。蔺相如的大局观,家国情怀更是有一个突出的表达。教师通过言语的引导,请学生上台演绎秦王与赵王渑池相会,相会中赵王为秦王鼓瑟受辱,蔺相如拼死为赵王赢回尊严,秦王无奈为赵王击缶。教师通过这种情境,除了让学生看明了秦强赵弱,牢记这段历史,对这部分知识加深记忆外,也为蔺相如这样的家国情怀所震撼,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加强历史学科和忧患意识教育的融合 针对现阶段忧患意识教育面临的与历史学科教学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教师要深刻理解忧患意识教育内涵,仔细研究初中历史教材,并结合忧患意识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订详细的历史教学计划,进而取得理想的历史教学效果和忧患意识教育效果。例如,教学初中历史“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时,其中涉及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内容,也包含了许多优秀人物和先进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可以列举一些优秀人物和重大举措,让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和探讨,使其充分意识到中国当时遭受其他国家的侵略主要是因为自身不够强大,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充分领悟到忧患意识的内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习伟大先人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不畏困境、勇于创新等精神,对自身人格形成和思想素质提升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这样忧患意识教育的目标也能得到实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是国家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维护国家利益,不做任何违犯国家利益的事情,为自己日后成为祖国需要的坚实栋梁而打好基础。 〖HTK〗参考文献: [1]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 [2]祁生琴.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75-76. [3]范祖辉.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历史教学实践摭探[J].成才之路,2019(16):31.〖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