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实践谢萍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谢萍
[导读] 语文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创新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以及如何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本文提出小学语文五年级的教学实践策略,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搬罾镇小学637504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创新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以及如何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本文提出小学语文五年级的教学实践策略,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小学五年级 〖HJ1mm〗〖FL(〗引言 五年级这个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智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能根据新课标理念,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践行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 一、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设备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概括文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增强情感体验。 比如教师在对《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搜集很多圆明园的图片素材,还准备群众恢复的圆明园图片,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两组图片,能引起强烈地对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组图片都是圆明园,同学们喜欢这两组图片中的那一组呢,为什么?”,学生们会自由地发表观点,很多都会问说到喜欢恢宏的圆明园。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在课文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了解百年前八国联军的残忍暴行。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设学习情景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极强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此时学生的好胜心较强,对于他人的认可会表现得十分满足,教师要利用这点,在课堂上充分认同学生,培养其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在对《童年的发现》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教师可以这样说:“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文中回想小时候的事情,并根据其童年的发现,完成本文的写作。”,“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给老师说说你们的童年发现,与作者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大人”身份有所认同,在寻找答案时也会更加积极,提升学生的自觉性。 三、组织课堂交流环节 教师在开展五年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学生不乐于与教师交流的问题,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上设置交流环节,促进学生的表达,保证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课程学习。

比如教师在对《将相和》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到了什么精神?”,“同学们觉得在为人处世方面。文中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升学生思考的全面性,也为其提供思考的方向。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组织课堂展示活动 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给学生枯燥乏味的印象,在新课标观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接受更加完整全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对学习方法产生依赖心理,教师还要穿插很多实践的环节,比如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教师在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可以借助中国的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讲述地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地震中的父子之间的感情,甚至引申到地震中的亲情。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父子在地震中的对话,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组织学习交流活动,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与父亲或者其他亲人的对话,升华学生对父亲这个职责的尊重,也让学生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 五、引入语文文化 语文文化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语文学科的价值,也能培养其研究语文学科的能力,降低语文学科的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语文文化,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比如教师在对《开国大典》这一课程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对建国产生全面地认识,教师要播放当时的影片,为学生梳理国家战争取得胜利的过程,讲解战争年代的历史故事,讲述国家遭受的磨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讲述的故事中充分感受历史的教训,体会学习语文价值。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德育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突显语文文化的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革,围绕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定义新的教学理念,规划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好语文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实践、独立思考、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培养其的语文素养。 〖KH10〗〖HTK〗参考文献: [1]陈卫洪.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J].内蒙古教育,2019(23):86-87. [2]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3):78-87. [3]刘建丽.小学语文高年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47+159.〖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