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魏付伦
[导读] 迫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仍只是注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没有升华到学生自身学习理念以及环保意识提升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环保理念融入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借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并由引进实验活动、开展分组合作、创设教学情景等策略进行教学。渗透环保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山东省东明县东明集镇第一初级中学山东菏泽274509 摘要:迫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时,仍只是注重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没有升华到学生自身学习理念以及环保意识提升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环保理念融入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借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并由引进实验活动、开展分组合作、创设教学情景等策略进行教学。渗透环保理念,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HJ1mm〗〖FL(〗前言: 当前社会的环境问题是越发严峻的,这也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环保理念的渗透,加大对于生物课堂的改造,在教学时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让学生主动去关心环保事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各类生活知识联系,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引进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引进一定的实验活动,教师可在教学时渗透一些环保知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随教师一同探索学习。对于生物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可以由实验教学作为课堂难点的突破口,通过一定实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知识的学习规律,由实验活动模式去进行环保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 例如,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把金鱼藻放在水中,上面倒扣一个漏斗,并把一个装满水的试管倒扣在漏斗的尖端部分,进行收集气体。再拿一根快熄灭的卫生香迅速插入试管中,卫生香很快复燃,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在实验模式下,学生能了解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对于当前的城市环境改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内之所以会存在一定的绿化带,也是利用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这些绿色植物,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呼吸到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样一来,学生也会更加爱护身边的植物,它能够激起学生心中的环保意识,教师应借助实验活动开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开展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具有效性,教师在课堂展开过程中应将学生合理分配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一小组学习成员的实力相当。在小组内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环保思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对班级内的各学习小组提出了如下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类生活会对生物圈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对于这一问题,不同小组内学生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一些学生认为人类生活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这也是当前一些环境破坏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有的学生则认为人类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美化,例如原本存在的一些荒漠就被人们改造成了森林,教师可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切入。随后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环境污染和植树造林有关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询问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保护环境?这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资料,对于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过程而言,其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做到低碳出行、植树造林,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小组活动开展,教师可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凸显了生物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趣味化,它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学习之间的距离。借助情景化教学方案的应用,教师可在教学时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课堂上理解与环保有关的一系列生物知识,由情景创设模式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保护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例如,在教学《保护生态环境》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工具给学生播放一定的公益短片,并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表演活动中,感受到人类行为对于环境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在纪录片观看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人类的乱砍乱伐、随意开垦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这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以及发展。教师在课下也可以开展一个“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有关资料,自主整理,将其制作成手抄报。这能够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思维,学生在参与教师举办的一些教学活动时也能够加强对于环保的重视,将环保行为在生活中进行落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细心给学生带来引导,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语 总之,环保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花费足够的耐心,在课堂上为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教师需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多向学生普及一些环保知识。通过引入实验活动、开展分组学习、创设教学情景等策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将生物知识教学与环境保护知识教学融合在一起,逐渐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KH10〗〖HTK〗参考文献: [1]张志超, 常晓军.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 中学生物教学, 2017:15. [2]俞艳英.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 2012(24):187-187.〖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