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学生心灵绽放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倪连连
[导读] 中学阶段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在这一时期加强德育教育能塑造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以良好积极的心态,应对更加繁重的学习、工作、生活难题,为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温州市第四中学325000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在这一时期加强德育教育能塑造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以良好积极的心态,应对更加繁重的学习、工作、生活难题,为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学方法;中学生;终生发展 〖HJ1.2mm〗〖FL(〗德育教育涉及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两个方面。道德教育能让学生明辨是否曲直,认识真善美,从而树立强大的内心,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教育是学生建立人格和品性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倡导教育工作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助力。在中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也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德育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 (一)德育教学目标过于模糊与空洞 现代化教育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在中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一些班主任在德育教育目标设计中缺乏切实有效的策略,制定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学情,让班级的德育教育中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实质性的提升。一些中学班主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让学生进行摆拍和伪造活动资料的行为,学生们对德育教育的意义一无所知,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 (二)德育教育缺乏创新,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习惯于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而忽略学生的主观感受。这样“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德育教育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无法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学生是德育教育中学习的主题,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心教育,树立正确荣辱观教育,具备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美好品质教育中,要让学生从心理上主动接受积极向上的思想,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增加参与性和体验感。 (三)德育教育缺乏科学性,无法获得实际成效 德育教育是从学生心理和思想上进行漫长的教育引导活动,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进行德育教育的结果,而缺乏持久性和持久性教育,无法对学生进行持续长期的德育渗透。一些教师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也收到了良好的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但是,不久便偃旗息鼓,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和学生的个体感受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价,在长期教学渗透中让学生形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在班级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中健康成长 中学班主任要给学生营造和谐、互助、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跟学生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打开与学生对话之门,让学生信任班主任,愿意与人交心,从内心接受班主任的工作,教师才能顺利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例如,班主任定期跟学生们进行心灵沟通对话的活动,让学生们以写信的方式给班主任表达出内心的困惑与挣扎。班主任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师生互动中拉近跟学生的距离,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美。 (二)发挥榜样的力量,推进德育教育 中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会以身边的某个优秀的人作为榜样进行模仿和学习活动,这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敲门砖。因此,班主任在开展榜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学生心中起到身先示范的良好作用。例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采用公开演讲竞选的方式,让学生们指出自己有哪些优秀的品德行为,指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们选出心中优秀的班干部,促进班级建设。班主任要抓住学生们在生活学习中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团结友爱等优点进行放大,定期举办评奖活动,让学生们身边优秀的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行为品行。 (三)丰富德育教育形式,让学生乐学爱学 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形式能唤起学生们内心的冲动和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们以好奇心和兴趣为驱动,自主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例如,中学班主任在重阳节的时候,组织班级的学生们去养老院,参加关爱老人慰问活动,让学生们为老人清洗生活用具,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实践中后让学生们回到教师表达内心的感受,触发学生对人生、生命、年龄、成长等更深层次的思考。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团体类竞技比赛活动,组织学生共同布置班级环境的活动,带学生们集体踏青、春游、写生等,让学生们在团结协作中形成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中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中的美好。 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学生和老师的帮助和监督下,逐步提升自己,健康成长。 〖KH10〗〖HTK〗参考文献: [1] 周勇 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13(01) [2]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