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文化时代》2020年9期   作者:高琳
[导读] 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工匠精神对大学生未来工作态度、职业发展和生活追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等学校思政教育中渗入工匠精神的教学十分必要。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济南250103 摘要: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工匠精神对大学生未来工作态度、职业发展和生活追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等学校思政教育中渗入工匠精神的教学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学生、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HJ1mm〗〖FL(〗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长河中,记录了无数技艺人的设计,他们具有超高的工艺水平,踏实认真的态度精神,体现的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的变迁和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精神。而“工匠精神”这个专有名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工匠精神由来已久,其体现出的是基于职业精神的价值内涵,也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前行的原始动力。其体现出的创新精神、以及负责态度,着重于将生产要素细致化,将工艺产品精致化,都是在精益求精的精神层面寻求更高的事物表达方式。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快,多元的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工匠精神是在社会维度中需求的文化基石,也是教育方向上的素质要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都是对工匠精 神的细致刻画,而工匠精神则是对于职业需求的客观写照。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非常成熟的群体,在高教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十分重要,也是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先行一课。 当前,我国已经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但是却存在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品流动速度加快,导致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追求“快”,而不追求“精”,工匠精神的缺失。因此,要想实现我国的制造业有大而不强向着“大而且强”的转变,必须要有工匠精神。 为了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高等教育在学生没有出校门工作之前,就应该做好工匠精神教育的培养。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对工匠精神给予了高度赞颂,如“出神入化”、“庖丁解牛”,等故事中都反映出来工匠精神。而在现代,弘扬工匠精神也更有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仅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敬业是每个公民都需要具备的基本准则,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职业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还能通过职业创造自身价值,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1)营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将工匠精神融入高等学校校园环境的物质文化建设,形成最直观的影响力。在校园基础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在文化长廊、 名人路、人文景观的建设和布局中,设置工匠精神的内容,篆刻工匠故事,使学生置身校园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氛围,重新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意义,形成认同感。 (2)将工匠精神加入思政教育目标体系中。思政教育的内容以及形式是相对复杂的,其具备着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因此,要想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教师必须将有关精神内涵与课程教学充分结合,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尊重,促使学生良好个性的成长与发展,并且明确新时代对思政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将时代精神的重要性展现出来。 (3)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工匠精神。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积极地展开实践教学,让理论能够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具体来说,通过基础理论的教学,让学生对实践有着基本的了解,从而顺利有效地展开实践活动,这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教学体现。因此,在正式展开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前,要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让他们的工匠精神得到加强,并具备合格的综合素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实践,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将所掌握的思政理论充分地运用在实践当中,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这样能够确保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 四、 结语 实现工匠精神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可通过积极创新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和营造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融合环境等两方面来实现,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深度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 〖KH10〗〖HTK〗参考文献: [1] 李晓伊 , 王继荣 . 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J]. 继续教育研究 ,2017(06). [2] 吴国军 . 工匠精神培育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8(03). [3] 杨娟洁 , 陈思 . 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J]. 好家长 ,2017(39). 〖HTH〗个人简介:高琳(1995.02-),女,汉,山东,硕士在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马克思哲学专业〖FL)〗〖HJ〗〖HT〗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