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李华
[导读] 初中美术教育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塑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引发了新旧不同教学法的争论,但是目前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形式仍然是比较固化的。教师教学生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的需求。

李华    陕西省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实验中学  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初中美术教育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塑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引发了新旧不同教学法的争论,但是目前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形式仍然是比较固化的。教师教学生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美术教育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72-01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指有主动性、创见性的思维,是想象和现实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与灵感的统一。创造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方法论,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模式。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不仅能影响美术课堂上问题的解决,而且可以延伸到其他学科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在发掘了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后,其美术创作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描绘,而且能上升到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意趣的新高度。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的最佳时期,这时期的美术教育也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设计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创造性思维的渗透。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纵观美术史,学生在了解各美术流派的产生过程后,往往会发现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艺术的演变过程离不开人的创造性,美术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弗莱说:“人们不能教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而艺术的本质就是有待于将来的艺术家来发现某个世界的全部历史中从未存在过的东西。”他强调艺术是由艺术家发现的,而不能被直接地传授出来。由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艺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重视临摹与写生,虽然也倡导学生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方式进行创作,但是仍以较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教育学生。这种自相矛盾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能致使学生为了实现创造性而营造出“创造”的假象,在狭隘的“创造性”道路上越走越远。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观念往往未定型,此时正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好时机。教师应该在美术课堂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挖掘和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帮助人们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和艺术成果。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清醒地认识到,美术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术课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初探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性课程。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利时机,因此,在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课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十分重要。
        1.欣赏课本中的大师作品,初步感知创意性思维
        在几何形体的联想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欣赏课本中马列维奇的《雨后乡间之晨》,分析作品独特的创意构思,如,如何运用几何形体概括人物、树木、房舍、水洼、朝阳等,利用绘画形式处理的巧妙之处等等,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通过了解作品中的创意手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这对他们的创造性设计思维的开发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欣赏和分析,学生自然会认识到设计思考不应该遵循常规,而应是出其不意的、多角度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挖掘自身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2.在公开课中运用头脑风暴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奥斯本作为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和创意思维大师,著有《创意性想象》。奥斯本的头脑风暴训练法是通过寻找新的、异想天开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几何形体的联想》一课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联想”一词,让学生自由大胆联想,直接运用了奥斯本头脑风暴法原则中自由奔放思考、会后评断等环节,具体教学设计及教学实验如下。
        (1)自由思考,解放思想
        在该课的导课和讲解联想概念等环节中,在学生观看视频后,伴随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让学生围绕“几何形体”和“联想”这两个关键词自由地思考、想象,之后让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设想。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出的观点越新鲜越好。
        (2)集体讨论,会后评断
        在该课的认识生活中的几何形体和欣赏大师作品环节,教师让学生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禁止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设想评头论足,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不用担心对错。对于学生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进行。
        (3)自由联想,以量求质
        在该课的游戏、课堂练习和联想等教学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设想,以大量的针对几何形体进行的联想保证设想质量,设想类别越多越好,不必顾虑构思内容的优劣。
        (4)巧搭便车,多样见解
        在该课例的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环节中,教师利用几何形体以及几何形体联想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学生大胆联想,猜测所画形象是什么。在引导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创作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几何形体和本节课所学的联想方法自由创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借鉴、学习其他学生的想法与构思,以他人的创意引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或者对他人的构思加以修改,最终创作出独特的美术作品。
        结语
        在教学之前,教师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备课中的预设自然灵活地运用到课堂中,经过多次课堂实践,不断地更改和调整,多次展示课例,得到专家的认可和建议。在其他美术课例中,教师也积极主动地渗透创意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更加关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相关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人才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否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并使其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成为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代美术教育者应该做到知行统一,在美术课堂中发挥美术的独特作用,积极持续地渗透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杨成凯,李本正,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
[2](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