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探析 何春光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何春光
[导读] 本篇文章将分析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并探究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意义。

何春光    广东省信宜市钱排中心小学  广东  信宜  525342
【摘要】本篇文章将分析在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并探究增强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37-01

        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对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受到了重视,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是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信息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教学的目标,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加强创新,通過全新的理念对教师进行指导,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掌握实践技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之中。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理解难度较大,实践技能缺乏,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通过安排实践课程,让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有所提升。
        (二)创新新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以往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导入课堂,常常是直接跳过这个环节,难以让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严重影响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便有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如针对“文字编辑”的相关内容教学,若教师仅是基于书本知识来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其生硬枯燥的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片面的认为文字编辑就是打打字而已。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文字编辑兴趣,教师可在课程开始之际首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短片,以简短的话语来介绍文字编辑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实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举办趣味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文字编辑热情,如在编辑一篇文稿时开展“看谁打得又准又快”的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之后,便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二、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课程入门,并且对课程内容提升兴趣,这样在后续的课程开展过程中可以更加顺利。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采用课程导入的模式,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对课程内容没有整体的把握,并且教师直接进入主题会让学生思路难以跟上,久而久之产生畏难心理,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抗拒。


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创新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课程导入的设计,吸引学生融入到课堂之中,并且产生好奇心理,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实现主动的学习。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文字编辑课程,练习打字速度,单纯打字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并且将学生分组,然后举办一些趣味竞赛,吸引学生参与。通过给获胜者一些小奖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的质量。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必须要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可以将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进行Word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自主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并且对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增加兴趣,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则势必会令学生逐步丧失学习兴趣。反之,若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来创新教学方法,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适当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更好的完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而鉴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故为促使学生快速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则教师可引进一些具有操练性的游戏来帮助学生快速回忆,继而达到巩固学习记忆的效果。如在训练学生的打字能力时,教师便可将打字游戏引进教学,以此既做到了劳逸结合,又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保证理想的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争做课堂主人,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按照小学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点,充分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正所谓“理论源于实践”,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知识,便需要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与实践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画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又可安排学生观察校园内某一处的风景,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描绘出对自身影响最深刻的画面,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是小学重要课程,转变对信息技术的观念,对教学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引导,加入游戏、导学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吸引学生的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推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秀霞.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1):9394.
[2]于海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8(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