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徐雅娟
[导读] 数学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同时数学的抽象性较强,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更加显著。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应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徐雅娟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2142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十分高深的学问,同时数学的抽象性较强,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更加显著。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应采取更加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47-01

        一、丰富认识
        学生形象思维的提升,需要教师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储备材料,让学生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并结合事物的形象形成思维感知和思维发散。为此,教师可以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多个感官均能得到锻炼,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和观察事物。以余数方面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共有15支筷子,那么可以供几个人使用?会余下几只筷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来分配。结合这种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丰富学生的表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形象演示的方法开展教学。小学生普遍会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向学生演示相关内容,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例如,在加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代替具体的数字,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事物的增加,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内涵。
        二、想象引导
        表像不仅可以被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之中,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大脑对表像进行加工和改变,进而形成新的表像,这便是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小学中高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长方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长方形的一个边不断缩短,无限接近于0,那么长方形会变成什么图形?”“如果长方形的一个边不断延长,那么长方形会变成什么图形呢?”学生在脑海中通过想象,可以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三角形,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梯形。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也能帮助学生更加熟悉的掌握图形的性质,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再比如,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应用题,很多应用题给与条件比较隐蔽和复杂,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很难找到解题思路,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想象成具体的线段或者图像,这样便可以更好的理解题意,进而准确的找到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与解题的准确性。
        三、激发乐学情绪
        乐学情绪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乐学情绪,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同时得到更大的收获。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也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理论发现过程中的趣事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一些有趣的解题方法,这种形式也能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以“鸡兔同笼”的问题为例,这是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十分典型的例题。针对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更加有趣的解题方法。如题目中给出多少个头,便画出多少个O,然后在,每个O下面都画上2条腿,然后在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腿的数量减去画上去的腿的数量,并将剩下的腿的数量再画到O上。这样有的O便有了4条腿,那么便代表兔子的数量,而只有2条腿的O便代表鸡的数量。教师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解答数学知识还可以这么有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
        四、注重审题
        审题不仔细是导致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此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注重审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这道题目:“小红、小明和小刚3个人做数学题,小红做题数量比小明多了6道,小刚做题的数量是小红的2倍,同时比小明多了22道题,那么这三个人一共做了多少道题呢?”这道题目所给出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会感觉到逻辑混乱,难以准确的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证审题,找出题目中给出的各项条件,同时分析总结各项条件之间的数学关系,进而列出算式“(22-6)×(1+2)+(22-6-6)=58(题)”准确计算出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总结学生容易出现审题错误的题目类型,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这种类型题目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结束语: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有效朗读的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的案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左映群.阿衣提拉•买买提.维吾尔族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调查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