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段昌龙
[导读] 体育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情感态度起到重要作用,承担着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践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初中生有较强的可塑性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优良品质行为养成和正确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将德育渗透初中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并提出德育渗透的方法。

段昌龙    云南省广南县五珠乡初级中学校  云南  广南  663300
【摘要】体育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情感态度起到重要作用,承担着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是践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初中生有较强的可塑性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优良品质行为养成和正确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将德育渗透初中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并提出德育渗透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14-01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原则
        首先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活动,融趣味性、启发性与其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更坚定的去践行德育。其次应坚持全面性原则,素质教育理念下强调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通过任务分层、目标分层等,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纠正和指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最后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需要有合理的计划以及持之以恒的心态,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结合教育的目标,细化教育环节内容,这样才能将德育逐步渗透其中,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
        二、初中易于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通过榜样示范,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模范示范作用,在学生的整合学习生涯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效果也是巨大的。初中生的价值观还在模糊阶段,但是他们会在与教师的接触中,不自觉的去模仿教师的行为或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这个特点,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去渗透德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使用文明的语言、得体的举止。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体现出德育素养,比如在理论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日常活动中遵守纪律,团队精神,在教学评价中的公平公正、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的文明礼仪等等。教师要发挥出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
        (二)借助案例,激发感染学生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各种案例去感染学生。


比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体育赛事,或者为学生讲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故事等等。通过案例渗透德育,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讲解一些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将故事,让学生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也可以将一些体育界的优秀人物,通过视频学习他们的顽强的意志等等。
        (三)利用实践锻炼,在教学实践中渗透
        体育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动作技巧,提高身体素质等,教师也能够在实践训练中逐步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其进行纠正和指导。因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训练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德育资源价值和作用,在体育训练活动中有效利用德育资源[1]。
        初中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比赛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德育渗透到比赛活动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其愿意主动的展示自己。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将德育渗透到训练的各个环节当中。最后要践行效果,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比如在篮球教学活动中,篮球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身体灵敏度等等,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运球、传球、投篮、配合切球等方面的训练,并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发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篮球游戏活动或比赛活动等,将枯燥单一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篮球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篮球是集体性运动的项目,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力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协作的力量,逐步提升果断、不畏艰难、顽强的品质。
        (四)通过品德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渗透
        初中生有着自尊且敏感的心理,因此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体育训练中通过科学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公平待遇;通过肯定与赞美,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情感体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表扬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上的自信等等。初中生是渴望被教师认同的,因此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需要掌握不用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性格、爱好等等,对其展开有利的引导。
        总结: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时期,同时也处在价值观模糊时期,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能力,使其正确的去践行道德,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极可能伴随学生的一生,对其未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芳君.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探[J].科技资讯,2019,17(14):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