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霞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南村镇莎泉小学 山西 大同 037500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要说,更要做,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理论才是最公认的理论。目前,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学生应该主动探索真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理论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生特别是高段学生综合学习的目标,要解决好与学习、生活有关的问题,应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尽量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计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这足以证明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展现伟大的中国情怀。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语文;开展路径;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19-01
活动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活动要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其设计好活动计划和活动形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兴趣为主,以知识积累为辅,以学生自我活动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这样相辅相成将活动进行下去。
一、立足语言知识,开展语言类实践活动
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爱上自己的母语。当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是机械地掌握一些知识时,他们就没有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核心素养,开展一些“我为广告词找错误”“成语接龙”“讲述汉字的故事”“诗词诵读大会”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例如在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就可以开展语言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奇妙,使学生产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同学们,大家可以在课下搜集整理一些各种字体的汉字,我们来看汉字的进化史,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进行演说。”借此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史,爱上汉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我为广告找错字”的活动,学生走出校园,为广告牌找错字,使学习自信心得到无限的增强,文字基础更加坚实。
二、走进社会生活,开展调查类实践活动
家长和老师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让他们只懂学习,不懂社会生活。只有走出去,才能在更好的平台上看到更好的风景,提高思想素质。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可以说语文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感受到的。目前,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家长最喜欢的孩子。在组织一些活动时,家长主要担心学生的安全。家长要配合学校做好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这样的活动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比如在《天下兴衰,匹夫有责》一文的解说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产生极大的社会责任感。“今天,老师要进行一个不同的活动,我们应该走出校园去采访人们的责任感。我们应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你认为哪个问题更合适?”老师把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们设计了许多问题。然后由教师选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调查活动的具体安排由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这些活动是有组织的,有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调查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利用信息媒体,开展讨论类实践活动
教师主动让学生利用网络提升自我的语文素养,避免了学生的不正确的上网态度与方式。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讨论类的实践活动,从网络上搜集社会热点信息,拿到课堂中进行辩论赛,或者是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小组将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制作成手抄报,大家一起来欣赏,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关心新闻事件,都会对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学生就会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例如在《梅兰芳蓄须》这一课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坚持民族大义的艺术家,那么现代社会中,有多少这样的人呢?“同学们利用家里的媒体网络,搜集社会热点人物和事件,将你的感受写出来,我们再开展实践活动讨论课,大家一起来热议这些社会风云人物好不好?”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在评价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道德素质。讨论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因为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还没有形成,所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也可以深入讨论,向学生传递正能量,通过适当的方式纠正和教育学生的不良思想倾向。
四、借助图书资源,开展阅读类实践活动
学校图书馆建设已经日趋完备,但是利用率却不是特别的高,而图书馆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生中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意义重大,学生没有时间读书,而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的实践性活动有很多,比如“中国民俗实践研究”“儿童文学实践研究”“我国的节日来历”“我喜爱的一本书”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除了图书馆,也可以利用电子阅读来做补充,做出实践分析,这对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以及提升语文综合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三年级的实践活动“中华传统节日”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阅读类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大家都了解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开始积极回答,但是有的学生却说出了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组织大家去读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籍,将传统节日的来历调查清楚,为大家讲述传统节日的故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强,但是时间还是不够充足,于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下完成,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然后自己将自己喜欢的节日讲给大家听。活动开展得非常有效。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达到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深刻的理解力。他们在参加活动时会获得更多的社会和生活经验,从而获得极大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我语文核心素。
参考文献
[1]王云峰.试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语文建设,2018(04):6-10.
[2]邹万香.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中渗透创客教育[J].江西教育,2020(21):54.
[3]金好玉.小学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的整合问题[J].文教资料,2019(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