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周波
[导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并形成了个性化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观念。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文本的选择和阅读内容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指导过程中积极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构建个性化的阅读环境。

周波    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马学校  四川  成都  611830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并形成了个性化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观念。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文本的选择和阅读内容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指导过程中积极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构建个性化的阅读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26-01

        “课标”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备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满足实际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指导,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个性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阅读体验,注意提供不同的阅读材料,让小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将相和》为例,课文中融合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故事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一般是先分段落、提取大意、讲解故事的方式进行指导,实现了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目标。这种“大众化”的阅读没有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内容,学生课堂阅读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并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将相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内容,如教师可以提供三个关键词“骗”“逼”“避”三个关键词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将”与“相”的人物形象,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故事之间的前后联系和“将”与“相”的人物表现,以此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指导过程中,阅读要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律,以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阅读材料中选择问题,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思考阅读文本运用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和认知内容。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文中蕴含了作文丰富的情感,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思考,如“课文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众星拱月一次说明了什么内容(第二小节)”“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第五小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实现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将阅读内容与教师的问题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课文知识结构,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真实情感,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圆明园艺术瑰宝及其毁灭作者愤慨的心情。
        三、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眼界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外阅读素材的补充,拓展学生阅读眼界,提升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以《慈母情深》为例,这一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爱。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从课程内容入手,做好课外阅读拓展工作,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更多关于母爱方面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导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音乐和古诗词的素材进行拓展,音乐可以选择《世上只有妈妈好》也可以选择《游子吟》一类的古诗词进行拓展,古诗词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拓展课外阅读素材,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具体段落和内容情感的认知,如“我穿过一排排……头和缝纫机挨的很近”一段话中蕴含了作者饱满的情绪,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在情感方面有了一定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句话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选择朱自清背影课文中的内容进一步地阐述,让学生通过内容对比的方式感受到作者饱含的深情。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情感,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阅读当中,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四、注重读写结合来提升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应将个性化阅读的内容运用到应用文写作中。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课后与同学交流,进一步拓展阅读资源和视野。
        以《我想对您说》习作为例,习作课是第六单元学习的延续,是学生学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内容以后的情感延续,因此在阅读教学完成以后很多学生都有兴趣将自身对父亲、母亲之情写出来,在写作过程中将阅读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习作,一方面鼓励学生重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同时将课文阅读的素材补充进来,实现情感的丰富进而写出真情实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包括语言组织问题和思维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情感丰富却不懂得表达,人物想华丽却不知道怎么写。这说明学生在语言组织上有一些弱点。教师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寻找素材,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首先模仿某一段落。通过仿写,使学生理解文字与情感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后,他们可以重新设计自己的思想,从思想到文本组织再加以运用,通过对个性化写作的模仿,使学生真正以文字的形式表达阅读中的情感和内容,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提高学生的工作质量。读写结合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的必然选择。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练习,写出阅读中的真情实感。
        总之,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教师的引导,积极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必要的环境和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要注重个性化阅读的实施方法和策略,注重分组讨论阅读的方式,实现课内外阅读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宋传兄.个性阅读,让语文课堂更出彩[J].小学教学参考, 2017 (19) :50.
[2]汪辉芳.语文课程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成才之路, 2019 (34) :36-37.
[3]吴莲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 2018 (32) :34-35.
[4]岳金春.个性化阅读:指向言语的多维体验[J].基础教育研究, 2018(22):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