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张玉桔
[导读] 数学语言的形式丰富,不同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同,要贯彻落实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教师要给予数学阅读以足够的重视,其次要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使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张玉桔    泉州晋江市磁灶镇大埔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214
【摘要】数学语言的形式丰富,不同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同,要贯彻落实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教师要给予数学阅读以足够的重视,其次要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使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阅读理解;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03-01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方法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内容包括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数学问题解决等。在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示范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确定重点及关键词语、理解数学语言,如何删减干扰性词语,如何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示范,自己先阅读,引导学生分析关键信息;再举同类例子,让学生通过阅读,抓住重点信息;或者通过学生阅读,给同伴说说自己通过阅读获得的数学信息。在这种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领会数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二)不同的年级关注不同的数学阅读点
        数学阅读在不同的年级,需要有不同的关注点。
        1低年级段
        对于低段学生,要让学生形成数学阅读的意识。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教师在做题之前,仔细地阅读题目,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又或者领读题目,让学生多读几遍题;还可以让学生在产生错误后,再次读题解题,意识到读题的重要。总之,在这个阶段,让学生有读题的意识,体会到进行数学阅读是理所应当的事。
        2中年级段
        对于小学中段学生,就需要渗透一些数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对比阅读”,让学生把难以区分的概念,存在误区的知识点等放到一起,说出区别与联系。比如除法、分数和比这三个概念,通过阅读概念,比较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又如“带着问题阅读”,边阅读边思考,能对问题做更深入的理解,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要求学生阅读完成后能提出问题或事先给出问题再阅读;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定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实现阅读和思考同步。
        3高年级段
        对于小学高段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时候,同时调动感官,用手圏画、摘录,用脑思考。


比如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中有类似这样的题“十一黄金周期间,淘气和家人去旅游,实际消费金额比原计划节约了20%,它们原计划消费金额比实际消费金额多百分之几?”面对仅仅已知的一个数据20%,学生往往会觉得头疼,此时,若是能够用数学阅读方法,我们分别会注意到两个“比”字,条件的比字后面是原计划,也就是说这句话中是把“原计划”当作单位1,而问题中比字的后面是实际消费,说明题目和问题中的单位1不统一,这时根据阅读得到的信息画出线段图来帮助理解,再通过数学阅读动脑思考,理解到问题的意思实际是求“原计划消费比是实际消费多的20%占实际消费的百分之几”,这样一来,一道看似毫无头绪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总之,在小学高段,要求学生初步养成数学阅读的良好习惯,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要。首先,因为数学语言简洁、准确、严谨,一般在数学问题的叙述中,没有多余的字,进行数学阅读时,首先要会“咬文嚼字”“思辨结合”,仔细去推敲问题中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的涵义。所以,要求学生在数学阅读时,要细抠每一个字、词、符号,甚至可以把其中的关键字词符号等,圈出来。比如“增加到”和“增加了”意义不同。“分成”和“平均分成”意义差别很大。所以,在阅读中学会咬文嚼字,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辨。其次,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数学阅读时,有时候一些关键信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很大影响。比如,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沿封闭的路线栽和不封闭的路线栽,不封闭的路线中,两头都栽,两头都不栽,只一头栽等,这些关键信息,都会影响问题的结果。都需要在阅读时,对这些关键信息要有意识地加以关注、提取,进一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另外,学生解题完成后,通过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做题过程的思考方式,以及思考过程,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数学阅读方法,掌握数学阅读的技巧。
        三、注重学生的课外数学阅读
        除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数学阅读训练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在教室建立数学墙报,墙报内容都与数学相关,由小学生搜集、整理,内容可以是故事、知识点、趣味题等。此外,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为学生推荐一些数学读物、介绍一些学习软件,在阅读中,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也可以定期举行数学阅读分享会,让学生有分享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的乐趣。这样学生数学阅读的经验会逐步得到积累,阅读能力自然也会逐步提升。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课堂上多鼓励引导、课下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阅读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能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数学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快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选取最优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何振平.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探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4).
[2]肖永跃.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讨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