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何国清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初中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教学位置,因此广大初中教职人员定要重视起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培养,从中培养与锻炼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全方面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思维逻辑提高。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知识内容抽象性与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且还能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

何国清    广东省信宜市钱排第一中学  广东  信宜  52534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初中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教学位置,因此广大初中教职人员定要重视起对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培养,从中培养与锻炼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全方面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思维逻辑提高。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知识内容抽象性与实践性较强,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且还能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更好地开拓学生学习视野,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想象力与创新意识,更好地成为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78-01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结合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思维思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的长远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也应当不断充实自身学科文化能力素养,优化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制定高效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在学习中不断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具体教学培养策略,详见下述。
        一、留出思维空间
        传统初中信息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也就是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且具有强制性,并没有实际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知识接受情况,导致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始终提升不上来,而教师则绝对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使得课堂教学没有一个有效地交互,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盲目的跟从教师的进度,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而学习,课堂学习效果不佳,且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维主见,使得学生思维没能得到有力开发,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发展与思维逻辑培养与发展,且传统老旧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当下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理念,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及发散性思维理念的培养。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作为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流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供学生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主见,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作为教学目标,还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并且还能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增添色彩,且还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角,占据主导位置,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2}。



        举个例子,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巧进行讲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有自己的思维主见,教师可以将具有探索性、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学生,供学生去进一步的深层次的去对问题进行探索,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去网络上寻找资料,方法广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努力对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思考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经过自己思维逻辑思考找到正确答案的成果,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自身学习荣誉感,从而对信息技术学习更加充满信心,更好地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与水平{3}。
        二、思维导图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关键,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另外还有利于将发散性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化。所谓思维导图,是以某一点作为中心,然后在正确合理利用线条以及符号还有蚊子对其进行进行处理,并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让难理解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当然为了充分发挥出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来完美结合思维导图教学优势,从而为学生呈现出高质量教学,比如可以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讲所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做一个归纳与整理,更好地帮助学生总结学过的知识内容,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4}。
        举个例子,在教学word文档时,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提高学生对办公室软件word的应用的深入理解,教室可以先对基础操作步骤以及基础理论进行教学,然后为了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个有趣的插图,利用插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做一个一模一样的插图,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谓发散性思维的核心作用,想想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因此有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思维灵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以及实际的应用中都能够对文字知识内容实用的更加流畅且学会变通,另外由于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结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其形成发散性思维,促进了学生学习进步的同时,更好地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益处颇多{5}。
参考文献:
[1]陈冬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30):13.
[2]刘宏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34):357-358.
[3]徐丽媛.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生成探究——以“证明”复习题讲解的生成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0(10):31-33.
[4]吴燕春.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聚合性思维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21):47-48.
[5]李娇,陈彩仙,敖河边.发散性思维聚合具化工具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