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杨玉改
[导读] 问题设计一直以来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大、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问题设计把握的难度。选择好的提问方式能促进学生进行内容丰富的语言输出,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能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用目标语进行交流,是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的关键。

杨玉改   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顺平中学  072250
【摘要】问题设计一直以来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大、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问题设计把握的难度。选择好的提问方式能促进学生进行内容丰富的语言输出,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能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用目标语进行交流,是让英语课堂灵动起来的关键。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方法创新  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84-02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 存在“三多、三少”的状况: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层学生回答少;给出直接答案多,分析理解过程少。针对 以上问题,利用巧妙设计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不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深入思考。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可以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感知学生的薄弱点。但是在提问过程中,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及选择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通过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可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1问题设计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宜曲
        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 基础上,在现有的逻辑思维水准下,换几个 角度,凡问必曲。如:教学A Problem For The Detective(1)一课时,作如下一组问题 设计:①Could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om Goode and Mrs.Flower?②From the text can you infer what the relationship is between Mrs.Flower and Clare? ③ What did the story of the pet dog-Klegg show?
        当然,也可对这一内容作如下设计:① Who were Tom Goode,Clare Flower and Klegg?②Why was Mrs.Flower so rich? ③Who was going to get the money?相对 而言,这种问题设计就不太利于对学生学习 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对学生思维(尤其是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
        根据学生知识进度开展提问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部分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大意。而有部分学生则不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对英语阅读教材达到理解大意的程度。因此教师在安排提问环节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比如在阅读材料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式,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快速的掌握句子中的因果关系,而这部分学生在整体学生中的比例仍是较少的。因此教师在提问中若是使用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容?这类的问题,势必会造成参与互动的学生为少部分。对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段文字的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作者利用了什么样的层次关系对主题进行阐述?这一类递进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分析。教师在课程需要对班级内学生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实际情况安排相关的提问问题,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又如,教学A Problem For The Detective (2)一课时,我们要抓住学生“打破砂锅问到 底”的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在教学时我 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How many people attended the meeting?Who was the unknown man?②What did the young woman want to do?③What made Hope think of getting the money instead of Clare?这 几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这一篇文章涉 及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使学生思维 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使学生在思维方 法和思维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训练。



        3设计“留白”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释疑能力
        目前的阅读课堂已从传统的“知识性”转变为“探究、创新性”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究的起点。教师对学生的置疑要提倡、鼓励。另外,获取书本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运用知识只是一般效用,知识的创新和生产才是创造财富。创造性人人皆有,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没有激发它产生的催化剂,它就不可能释放和表现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创造的时空,还要给学生添加释放潜能的“催化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量回避“无暇深思的活动”,要像画家一样巧妙地留有“空白”。因为空白给人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阅读课更需要这样的“空白”,学生的创新能力常是在“空白”中体现与培养。怎样设计“留白”问题并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一、问题必须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因为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也正是在这时得到真正的发挥,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第二、问题又要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民主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丰富多彩的答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中,使得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解释,同时也达到了文道结合的教学目的。
        4问题设计充分体现导向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常是“师生无缝对接式问题”。因此,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动自主发展和主体自主思维活动被忽略,甚至出现以教师主体代替或压抑学生主体性的情况。这样的课堂是缺乏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的。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这种主动性的知识构建不但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教师不但要设计理想的学习环境,而且更应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说,①要 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 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和答问的评 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 提问的逻辑。提问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 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 下面一组是教学Discovery(1)一课时 所作的问题设计:①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② What does the word"fine"mean in paragraph 2?③ According to the writer,what's the first thing you should do when you are lost in the hill?Why?④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rothers?Why?
问①从课文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 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问②在问①的基础上 更进了一步,因为有问①的铺垫,学生已尝 到甜头,感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 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 探索,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桃子。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的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创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于弟;.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C]//2018,78(34):45-46.
[2]朱俊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18,12(44):210-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