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古诗鉴赏的困境及出路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蔡园园
[导读] 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高中生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总的要求,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具体的要求。而这一具体要求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考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无言以对答题困境,从整体入手,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蔡园园    广西民族高中语文组  530199
【摘要】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高中生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总的要求,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具体的要求。而这一具体要求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考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无言以对答题困境,从整体入手,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  古诗鉴赏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59-02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无论是全国卷还是新课标卷,对这一内容的考察集中体现了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也是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一个检验。如何轻松应对这类题目,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非易事。那么,诗歌鉴赏题的困境何来?对策何在?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困境何来
        1.具体表现:首先,情感上排斥。笔者在学生中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很多学生一提到诗歌鉴赏和文言文,就会莫名的感到头痛,这给教学带来的很大的情绪阻碍,学生的主观排斥使得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此类题的得分也普遍较低。其次,理解上出入较大。有的学生也反映,自己很认真的做了,但却和答案大相径庭,费时费力却劳而无功。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好像还头头是道,找不出问题的所在。再次,答题上不专业。相关的术语不会用,写出来的答案要点支离破粹,主观色彩较浓,不能很好地扣住题干作答。
        2.原因何在?为什么会有上述一系列的表现呢?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1)平时阅读诗词较少,积累不够,造成了“读不懂”的尴尬僵局。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量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做题中已经充分暴露出因读诗较少而带来的问题。读不懂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如果一首诗歌连读都读不懂的话,那么做题是什么样子可想而知。再个,除了一般的积累不足外,一些同学即便是对学过、见过的诗词也存在着积累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这类题目印象不深、领悟不透,不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以至于下次遇到类似的诗词仍然不能很好地应对。(2)未能把握住鉴赏要点。部分同学抓不住诗歌中关键字词,不能找到能体现作者感情的主要意象,忽略题目中的答题提示,答题过于主观化,结果往往“答不全”、“答不准”。(3)语言表达能力差,“我手不能写我心”,也即所谓的“说不清”。不少学生反应说诗歌能看懂个大概,主要意思可以把握,对于题目心里知道怎么答,但是就是写不出来,无法表达。这种情况与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如实表达,心里想的再好也是白搭。
        二、对策何在
        1.读懂内容是前提,是做对题的第一步。先诗意,后诗情。读不懂诗歌,答题肯定是有风险的。那么,怎么才能读懂一首诗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往往是对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有着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如《春夜喜雨》、《送杜十四之江南》;有些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如《旅夜书怀》、《邯郸冬至夜思家》; 有些点明文体,如《兵车行》、《梦游天姥吟留别》。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不容忽视的内容,少则几字,多则几行,里面经常暗含很多有效信息。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或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来历及其蕴含的故事,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有了这些先在的认识,我们在运用注释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愁”、李煜《相见欢》中的“寂寞”、“离愁”等,关键字词抓准了,在把握情感上就不容易出差错了。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对于这个知识点,是诗歌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应该掌握积累一些相关的常见的知识,我在这里不再赘言。以上这几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五看”,对我们读懂一首诗歌很有帮助,当然,这都是一些指导性的做法,只有灵活掌握,综合运用才能更好的体会这几个方面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读懂诗歌,才能叩开诗歌神秘的大门。
        2.组织答案要简,要全,要能答到点子上,语言要专业、规范。每次考完试,看学生们的答卷,很多同学写的密密麻麻,得分却少得可怜,仔细分析才发现,和题目所问相差甚远,写的内容答非所问或是不全面。一个意思写来写去,占满了题目所给的空间;忽略题目的所问或是对题目分析不到位,匆匆落笔,未能抓到题目的要点或是未能充分利用题目所暗含的信息来作答。比如说,题目已明确要求从“情和景的角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全诗看”、从“词的上阕看”等角度或范围答题,但仍有不少学生忽略这些对我们答题很有帮助的关键信息,因此,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些有效信息。当然,语言的规范化也是不容忽视的,诗歌中经常考的一类题目是关于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同学会答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比如说记叙、举例子、打比方、假设……的表现手法,这类答案让阅卷老师笑掉大牙,究其原因,就是对这一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缺少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答案才会如此不沾边,看起来很外行。虽然你写到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一类的,未必符合诗歌内容,但这样写至少让别人懂得你是有点基础的。因此,同学们在语言上要尽量答得规范、专业,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分数。
        3.要适当做题。做题不要贪多,最忌贪多而嚼不烂。这里强调的是质,而非量。众所周知,做题是一个自我检验的有效手段,通过做题既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实际的收获。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做题的时候要学会瞻前顾后,做到边做边回头,既要接触一些新鲜的题目,也要经常回过头来看看做过的题目,“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以旧促新,这样一来,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领悟才会有较为深刻、透彻的理解,才能较为容易地做到举一反三。
        4.温故知新,常回头看看。在平时的练习、测验或是考试中,我们会碰到不少诗歌鉴赏题目,但是很多同学就是做得多忘得快,很少回头看看,更不用说领悟、总结、殊不知,温故知新本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建议学生择优(根据不同题材、作者、出题角度、高考真题角度等选择)分类抄写到一个专门的本子上面,一周抄写二首左右,不单单抄写诗歌的内容,还要采取批注的方法,结合题目、背景、老师所讲内容或是参看答案等对诗歌进行全面的扩充,要求看到抄写的内容就能从不同角度把握住诗歌的主要内容。抄完之后,还应常回头翻看,利用早读、晚读来读来记,从而真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积累的多了,定会悟出一些做题的门路,对诗歌的准确理解更是不在话下。
        以上从高中生在诗歌鉴赏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当然,这都是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些个人看法,并不是万全之策,真正要提高这个知识点,还得靠同学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多总结,真正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