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姜鸿益
[导读] 当前社会瞬息万变,各种信息和教学资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顺应这种变革发展的需求,积极引入各种丰富教学资源,扩大音乐知识的范围。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姜鸿益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第一小学  325024
【摘要】当前社会瞬息万变,各种信息和教学资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顺应这种变革发展的需求,积极引入各种丰富教学资源,扩大音乐知识的范围。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资源;情境;故事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90-01

        接下来,本文将从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带入生动的音乐故事等几个方面,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下,基本上都是依托于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实施授课,造成音乐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教学方式方法固化死板。不仅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而且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被压制。如,在教学生学唱歌曲的时候,往往只是把教材提供的曲目播放出来,让学生聆听学唱,很少进行拓展延伸。而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是一体化的,其信息量巨大、音乐教学资源丰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入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破音乐教材、音乐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音乐世界,让学生获得丰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产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小学音乐《春之歌》这首歌曲教学中,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在认真聆乐曲《春之歌》的过程中,深切去感受乐曲抒情明快的情绪,以及对春天无限赞美的情感。并随着乐曲击打节奏,提高对节奏的把握能力,感受乐曲的情感,参与音乐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对乐曲的感悟体验,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与曲目有关的美术、舞蹈、诗歌等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多元感受,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风格特色。引导学生在结合多种资源欣赏音乐曲目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和音乐创造能力,加深学生对春天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审美的艺术,能表达出优美的意境,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音乐作品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虽然以聆听欣赏为主,往往蕴含着情境美、意境美、画面美,与情境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而且小学生们思维简单、好奇心强、性情活泼,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够迅速吸引他们的目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迅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集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不仅链接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还把视频、光色、动画、图像等元素集合到一起,声情并茂、图文一体。利用到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能够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升华学生的音乐情感,促使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引发思想共鸣,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捉迷藏》这首歌曲,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融合歌曲、律动、表演、创编为一体,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歌曲形象生动,很有童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美好的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情感。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各种捉迷藏的游戏画面让学生观赏,并设计捉迷藏的游戏,创设游戏情境。通过创设的游戏情境以及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捉迷藏,一边玩一边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沉浸在歌曲的演唱中。指导学生结合在游戏情境中的表演,以清晰吐字、活泼欢快情绪和明亮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
        三、利用信息技术带入生动的音乐故事
        很多音乐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性、艺术性,而且还具有一定故事情节。尤其是其中的歌词,不是讲述故事,就是来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或者是电影电视节目故事中的插曲。小学生们想象力丰富,故事对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吸引力,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发展等都很感兴趣。而信息技术基于自身技术优势,可以把故事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展播出来,直接让学生观看和聆听,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引人入胜的情节之中。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还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对音乐知识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固。让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心情愉悦、思想放松的状态下,学唱和欣赏音乐曲目,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三只小猪》这首歌曲,源自于美国迪斯尼的同名动画片主题曲。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欣赏《三只小猪》这首轻音乐曲目,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想象三只小猪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勤劳、团结、勇敢的品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三只小猪”动画片片段,给学生讲解这个童话故事,让学生直接感受小猪的可爱形象,从内心调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观赏动画片的过程中学唱主题旋律,并加入编创的歌词,一边唱一边做“盖房子”手势。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猪大哥、二哥、小弟和大灰狼,并随着音乐进行故事表演,演绎完整音乐童话故事。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图文一体、资源丰富的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具有诸多的优势作用。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入音乐教学资源,让音乐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促进音乐教学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玲玲.情景交融  互联共通——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入[J].北方音乐,2020(01):214-215.
[2]王锦.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112-113.
[3]江占国.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18):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