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王小华
[导读] 学习任何一门新知识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无一例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小学生因为对老师的敬畏而很少主动向教师问问题,问题越积越多,最后跟不上学习进度。因此,教师不能等着学生来问问题,应当主动地提问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文就以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如何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问题等三方面进行探究,并展开论述。

王小华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连山镇第一小学
【摘要】学习任何一门新知识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无一例外。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小学生因为对老师的敬畏而很少主动向教师问问题,问题越积越多,最后跟不上学习进度。因此,教师不能等着学生来问问题,应当主动地提问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文就以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如何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问题等三方面进行探究,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技巧;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01-01

        有效地提问是教师在教学应用中必须掌握的教学手段。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几乎是百分之百,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地提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向学生提出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提问,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数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不同层次地提问。
        一、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
        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生活,任何知识都源于生活【1】。小学数学大部分都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数学题目的背景,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提取其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事物,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角”。首先,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看看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异同点。然后教师开始问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这堂课的主题。教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课桌上有四个一样的角,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角的名称?”。预习过的学生一定会回答是“直角”。这样能够引出“角的分类”,然后教师对“直角、锐角以及钝角”分别做出解释,并做出比较。最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角的认知,教师可以提一些藏在生活中不易发现的“角”。像“三点钟、九点钟的角度是什么?三点半、九点半的角度和三点钟、九点钟的角度是否一样?如果一样那角的度数是什么?如果不一样,又是为什么?”这种问题,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天天都能见到但不会观察到的。但是在教师不断地引领下,学生慢慢地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的数学在自己的生活中根深蒂固,从而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



        二、联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著名教育学家曾提出“任何一个人都需要通过培养娱乐和变换的兴趣,来预防自己变得迟钝、呆滞以及智力上的闭塞”的这一观点【2】。数学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的,是没有情感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特点来提问。
        例如,在进行《负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爱玩的某款游戏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提问。教师在班级内做关于小学生爱好的调研,如问学生在平时喜欢玩哪一款游戏。通过数据显示,《我的世界》在小学生中备受欢迎。所以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是不是经常玩《我的世界》呀”,当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教师不难从学生的神情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是爱玩的。然后教师再问学生,“那我们今天在课堂上来模拟一下《我的世界》吧”。听到这里,学生一定会情绪高涨的,会对这节课的内容感兴趣的。随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10×10的方格,在最中间标为原点,原点左边的为负数级、远点右边为正数级,讲一下游戏规则,即在右边建设的物体就用正数表示,建在左边的物体就用负数表示。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在左边第一个格子里建一个花园,那么怎么用数字表示花园的位置”。按照这样的方式提问,能够让学生快速地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需学习。
        三、根据学生的掌握能力,分层次提问数学问题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对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也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让其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
        例如,在《简易方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来提问。第一个层次,是针对理解能力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的运算,如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等。第二个层次,是针对理解能力较强,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面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可以巩固知识又能带一点难度的题目。比如解一些像3x+5=8(x-2)=8这种的复杂的方程式。第三个层次,是针对能够完全正确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拔高的题目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利用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课堂的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教师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提问,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认知数学、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的领路人,合理地提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如此,课堂提问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师生关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占红.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及方法[J].高考,2016(30).
【2】:金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应用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454(08):158-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