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凤英 山东省平原县第三中学
【摘要】“名著导读”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新课标也提出了相应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状况以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都令人堪忧。本文以新课标为准绳,以学生"读情"为研究起点,反思初中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困惑,积极寻求实践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兼备的专题式导读策略,努力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阅读活动为主载体的名著导读策略。
【关键词】部编教材 名著导读 专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15-01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温儒敏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状况以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都令人堪忧。本文以新课标为准绳,以学生"读情"为研究起点,反思初中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困惑,积极寻求实践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兼备的专题式导读策略,努力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阅读活动为主载体的名著导读策略。
一.研究改善学生阅读状况的策略。
1.当前初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及原因。
阅读名著是中学生应当具有的能力,理解名著中的深层内涵和思想,赏析名著中的文学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加强语言积累、扩大知识范围、丰富精神世界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初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分析初中学生阅读的类型,了解中学生在阅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摸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而寻找到影响初中学生阅读的因素:学生的阅读时间碎片化,缺乏对于名著的整体认识;阅读的目的功利化,对于课标要求的经典书目阅读兴趣不大,主要是应对考试的需;学生读的书很多,但阅读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和锻炼。这些调查发现可以为指导阅读提出一些建设性、方向性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名著阅读学习。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及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缺乏对于相应名著的阅读和解读,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实施简单。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没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阅读氛围,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教学实施缺乏理念和方法的引领,受考试评价影响,难以形成有效且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等。
通过教材编排和考试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名著阅读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传统问题确有改善。但同时因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名著文本内容较难、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因素影响,出现了教师干涉过多、急于求成、学生应付考试等教学行为变形的新问题,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作用。
3.改善学生阅读状况的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的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积极寻找名著导读的途径,本文尝试以专题探究的形式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正确的指引。
专题探究:是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的基础上以名著为基本的探究内容,以专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各种解疑问难的尝试活动,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能摒除“自我中心”,促使师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名著导读:重在一个“导”字,是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作家作品,结合课外名著阅读、课内教材学习及生活实践进行自主性的研究。引领名著阅读必须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为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三点:首先根据名著特点,精选内容;其次借助一本名著,传授一种方法;再次遴选精彩语段,感受名著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二.研究名著阅读与课本教学有效整合。
目前的名著阅读缺乏系统性的调控,把名著阅读引入课堂,按照需要对教材内的讲读篇目和推荐的名著进行统一规划。 主要进行四大古典名著的专题式探究和中外名著与课本整合的专题探究。例如: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推荐阅读《水浒传》,两者整合进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专题探究;学习《绿色蝈蝈》一文,推荐阅读《昆虫记》,两者整合进行“大自然的吟唱”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有框”亦“无框”。以专题探究的形式指导学生阅读,看似给学生框定了阅读的范围,其实我们的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引导学生的阅读发展上,着眼于对学生阅读的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思维力度、思维效度的训练。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力争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保证阅读教学的高效进行。比如:学习《阿长与山海经 >》一文,结合《朝花夕拾》,进行“我与鲁迅话童年”的专题探究。虽然给学生框定了范围,但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印象深刻的事件自选角度进行探究。这便是无框。如:我谈“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我眼中可爱的“无常”,鲁迅与范爱农的友情,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等等。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时,学生由于个体在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基础上对读物的重新建构的不同,因此便会具有多样性。我们不给学生规“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经典文学与人文阅读的相互渗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中就应该突出人文教育。在教学中要利用经典名著,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安排人文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实施人文教育,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出发,确定人文教育的目标和实现人文教育目标。
文学名著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极高的美学价值。但由于学生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缺乏经典储备的人文阅读犹如海市蜃楼。所以,我们的名著导读要具有亲和力,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展示诗书才华,引领学生关注平凡人生,体察冷暖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砥砺学生品格。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而人民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教学生成为一个个出色的舵手。在名著导读教学中,以专题探究的形式解决学生名著阅读的困惑,引领学生由盲目阅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进而能够自主选择性阅读。尽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但名著的光芒,不会被掩盖。
参考文献:
[1]王坤.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09)
[2]“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探究[D].张景晨.中央民族大学 2019
[3]宋晓静.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石建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5]冯瑶.初中语文人文底蕴阅读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本文为山东省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专题探究式名著导读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19DZZD103)的后续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