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仿写,激发低年段学生写话兴趣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蔡雪娟
[导读] 低年段的写话教学要求以培养兴趣为主,教师在写话教学中可以运用随文仿写的策略,以课文中的句子、语段、篇章为依托,在教学中提炼方法,以激发兴趣的为前提,一年级重点进行句式训练,二年级进行组句成段的训练,有梯度有目标地开展写话练习。这样的教学策略,巧借句段进行随文仿写,能有效激起了低年段学生的写话的兴趣。

蔡雪娟    广西南宁市百花岭路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低年段的写话教学要求以培养兴趣为主,教师在写话教学中可以运用随文仿写的策略,以课文中的句子、语段、篇章为依托,在教学中提炼方法,以激发兴趣的为前提,一年级重点进行句式训练,二年级进行组句成段的训练,有梯度有目标地开展写话练习。这样的教学策略,巧借句段进行随文仿写,能有效激起了低年段学生的写话的兴趣。
【关键词】随文仿写,低年级,写话,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133-01

        新《语文课标》中对低年段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然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写话兴趣并不是一件很容易事情。我个人认为要达成这个目标,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大语文的写话氛围,创设一个有话可说,易说的语文环境,才能让学生主动产生对写的兴趣。而随文仿写的教学的策略,则有效帮助低年段学生开发思维,提高写话的兴趣。
        一、一年级,巧借课文句子进行随文仿写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是刚入门。因为课外积累少,阅读量也少,所以在写话时常常出现表达不当,句子不通顺的现象。尽管只要求写三两句话,可还是无法意思完整的句子。因而学生对写话的兴趣不高,更甚者出现对写话产生恐惧心理,排斥心理。
        面对学生们的困境,我运用随文仿写的策略激发兴趣。一下册园地二“和大人一起读”,《阳光》中的句子“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我让学生进行仿写:   像   ,   注意从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的相似度思考。学生们按照这个句式,很快写出了各种各样的比喻句。如“彩虹像七彩桥,挂在天空。”“妈妈像老虎,叫得很大声。”“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大的。”“小鸭子像小黄球,圆圆的。”第10课《端午粽》,粽子的描写:“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随文仿写。在PPT上出示夹心雪糕的图片,再出示要求填空的例句:雪糕,有    ,     ,    。学生们很轻松地看着图完成句子的填空:“雪糕,白白的奶油,黑黑的巧克力,红红的豆子。”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观察身边的事物再进行仿写,学生也很快就写出了内容丰富的句子:学校里有可爱的老师,活泼的同学,严肃的门卫叔叔。我家里有大大的冰箱,宽宽的床,好玩的玩具……再如语文园地六“和大人一起读”:“蜻蜓飞呀飞呀,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地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这是一个排比句,也可以开展随文仿写,学生们仿照句式写出这样的句子“小蝴蝶飞呀飞,飞过美丽的花园,飞过青青的草地,飞到了一个大森林里。”“妈妈走呀走,走过便利店,走过十字路口,走过小草坪,回家了。”
        巧借课文例子随文仿写句子,是老师有训练目的对学生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感到写句子不再有难度,因为不难,所以学生们的表达兴趣很快就激发出来了。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就跟着活跃起来,就能够轻松地利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写话。



        二、二年级上册,巧借课文文段展开随文仿写
        二年级上册,我提高了对学生的写话要求,由能写几个通顺的句子上升到能写一小段话。要求提高了,难度也跟着增加了,学生们的写话兴趣也会因难度的上升而下降。我还是运用了老策略——随文仿写,借课文中的文段对学生进行随文仿写的训练,以课文文段为例,告诉学生行文的思路,进行仿写练习,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在教学二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时,第一段主要是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我组织学生们进行思维发散训练,还可以写小蝌蚪的什么部位呢?学生通过观察,思维从文中转移到了小蝌蚪的眼睛、嘴巴,再接着又引导学生迁移到别的物体上,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因为语段的训练点抓得到位,学生感受到的是学习的轻松,学习的兴趣一下也就提高起来了。在课堂上学生们一下说出了动物的样子,玩具的样子,建筑的样子等。学生眼睛所看到的,心中所想到的,生活中感受到的都成了口语表达的素材,由老师要求说 变成学生主动表达,句子写得非常有趣:“小溪里游着一群可爱的小鱼,身子是银白色的,尾巴灵活地摆来摆去,小嘴巴吐着泡泡,可好玩了。”学生们通过随文仿写学会了如何描写动物的样子,对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的写话“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只要用心教学,老师们还会发现有很多文段也适合用来做随文仿写,如第7课《妈妈睡了》可以训练学生学习 描写人物的外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可借描写周总理衣着的文段来仿写人物的衣着;第10课《日月潭》可借第3、4自然段让学生进行景物仿写等。老师在进行随文仿写时,要注意抓住关键的训练点进行仿写,才能帮助学生减轻写话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二年级下册,巧借课文结构特点开始构段成篇的随文仿写
        到了二年级下册,学生们的写话能力在不自觉中突破了写一段话的年段写话要求,部分学生不自觉地写成了两段、三段,虽然没有篇的意识,但作品却有篇的形态。于是,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阅读课时,当发现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课文时,我又拿起了随文仿写的武器,引导学生们敢于“跳摘桃子”,学习仿写结构完整的习作。尽管写话成篇还不是低年段的要求,但在随文仿写的带领下,学生是有能力达到这一要求的。
        二下《我是一只小虫子》,不仅课文生动有趣,富有童真,而且结构简单明了。课文运用总分的结构,先用一句话写出当一只虫子的烦心事,再另起一段具体写“烦心事”的表现。在上课时,我引导学生们注意这个结构特点,简单讲解什么是总写什么是分写。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像当一只“小虫子”,说一说自己的烦心事,有趣的事,自己特殊的小伙伴。然后,再进行思维发散训练,假如你是其他的小动物小物体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烦心事、趣事、特殊朋友呢?这样的问题,一下引爆了学生们的思维,他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的知识积累,仿照课文说出各种各样奇妙的故事。有的学生说当一只小乌龟的烦心事,有的学生说当一颗糖果的趣事,有的学生说当一只小蚂蚁的特殊朋友有哪些,有的学生说当一栋房子的烦心事等等。学生们的回答充满灵动的想像力,充满童真童趣。
        在此基础上我顺势而导,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把刚才的想像串联起来,写成一篇小童话故事。学生们非常快乐地接受了这个写作任务,而且从交上的作品看完成得非常出色。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特征。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课文这个好的范文,让学生明确了行文的思路,又有课堂上思维发散的铺垫,学生对完成这样的一篇小故事充满了兴趣,没有畏难的心理才写出了这样故事完整的小童话。
        每一篇课文,都是好的范文,不管是仿写还是补白;不管是结构篇章还是字词句运用,都有适合随文仿写的句段篇,应该值得教师好好揣摩、探究。用上随文仿写这一教学策略激发出学生无穷的创作欲望,对写话不再感到恐惧,而是充满探索的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