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匡增杰
[导读] 本文首先描述了高中生在提高自我锻炼方面的作用,然后提出了高中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训练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育。
        摘 要:本文首先描述了高中生在提高自我锻炼方面的作用,然后提出了高中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训练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策略
        在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人们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出发,确保所制定的各项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所用。而要想达到这一教学要求,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能力。
        一、高中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体育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如果能够形成体育自我锻炼能力,就会在体育运动、体育练习过程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认清体育项目的内在联系及体育运动的内涵,这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使用体育知识学习体育的能力。体育自我锻炼能力是在不断地实践中得以提升的,这代表着学生会按教材要求、教学需要和所提供的条件,主动地将课本或课堂上所学习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这样就能切实提升高中生对体育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体育锻炼、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思想认知,高中生在参与体育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例如,在长跑练习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贵在坚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志力能够得到一定磨炼,从一开始感到新鲜到中间的坚持不懈,到最后的身体素质提升,最终跑步技能得到提升。长期如此,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习惯,产生一种驱动力,自己内心也愿意去坚持。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会越来越健康,生活态度会越来越端正,同时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高中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重要性教育,明确学生锻炼的目的
        高中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求教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宣教体育课程对今后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让每一名高中生都能够明确感知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将枯燥乏味的体育锻炼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保证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形成自我锻炼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高中阶段的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能力较强,则显示着整个国家的体育运动素养较强。另外,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缓解学习压力、强身健体,提升个人意志力,形成勇敢拼搏精神的重要作用。


        (二)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体育自主锻炼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教师要通过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最终使高中生热爱体育运动、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采用语言激励法,就是教师使用一些激励手段,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作用和目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赞美和鼓励学生,用幽默的语言缓解学生紧张、烦躁的情绪,做到严而不厉。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会因为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常常觉得体育锻炼困难,这时教师应该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这样能够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采用观察提问法,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提问和讲解,做到循循善诱,让学生能够通过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式,更好地理解体育健康之间的联系,最终提升对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的认知。第三,采用比赛教学法。中学阶段的学生争强好胜,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进行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追逐赛跑活动,或在跳高练习过程中组织跳高比赛。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趣味比赛,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自我,同时,也借由比赛活动更好地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第四,采用趣味游戏法。趣味游戏法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集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乐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体育参与热情。这对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某些体育活动练习间隙,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达到放松学生身心的目的。如传笑游戏接力,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肺活量,还能够让学生在愉快放松的环境中更好地体会体育的乐趣,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能力。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育教学
        高中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在体育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合作探究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如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了解、掌握某些技术分解动作,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动作,进行分组展示。如此,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养成自我锻炼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高中体育教师在自我锻炼培养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调动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我锻炼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条件,以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意识,努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旭明.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J].学周刊,2012(16):65.
[2]刘海伟.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8(1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