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在音乐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情境教学,教师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越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很好地融入音乐课堂氛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增强学生基本能力的目标一样,音乐教育中情境创造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迫在眉睫,创造性地情境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境创设;课堂教学;初中音乐
就音乐课程而言,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方式的运行,不但能让学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感受经典音乐的魅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作能力。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出一些关于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体会和感悟,希望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发展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
一、更新教学过程,创设具体音乐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多媒体设备在许多中学已经大面积普及。特别是触控一体机以及数字音乐教室,多媒体设备能高保真地展现图片、视频、电子信息等原来旧模式下黑板粉笔所不能记录的数字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具有深度的直观性。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乐鸣江河》这一单元中,有《黄河船夫曲》等曲目,这些课程具有浓厚的区域特征,该课程要求音乐教师通过音乐课的讲授让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中华音乐的特色元素。然而,因为初中生的成长环境和课本描述的地域生活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师教学时,学生不能对黄河、长江这些“川江”文化习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难以将自身的思绪带入到课本所描述的具体的音乐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新的音乐课程开始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设备分别可视化地展示对应区域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当地独有的元素,特别是对号子大王的采访以及船工的采访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对所要学习的特色音乐所处地域的文化因素有所了解。唯有如此,在音乐学习中,初中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区域的音乐所要传达出的情感,教师的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进行角色扮演,创建表演式的音乐情境
就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很难将自身代入音乐课教材所描述的角色中这一问题,结合创设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资深音乐教师研究出了一种在这种情况下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自我选角,创建表演式的情境。在音乐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初中生不应该也不能只是一种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进行音乐艺术欣赏,学习过程更应该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的一种感性体验。
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的音乐课程《丹顶鹤的故事》的故事背景下。教师让学生饰演各自想要的角色,最终确定了一些学生扮演为解救白鹤、自己却陷入沼泽的大学生;确定了另外一些学生扮演白鹤。用就地取材的方式——拉窗帘、调节灯光等方式变换室内光线效果,再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之声,最后参演者们一同和着伴奏和背景视频演唱《丹顶鹤的故事》,在教师的带领下,初中生们将情景剧表演得跃然纸上。
最后,学生通过参演音乐剧,他们的相关音乐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巩固了他们的音乐技艺和音乐协调的能力;作为音乐剧的观赏者,没有参与情景剧表演的学生,他们也能较为真实地体验到音乐课本中的情境,对书本中的内容也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创建音乐情境
众所周知,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将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目标不是为了单纯提升初中生的自身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培养初中生发现、感悟和提炼生活中的音乐美的元素。根据许多专家认为音乐教学场所不应该只限制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更应将初中生带到音乐课堂以外的有趣的地方,让初中生真切地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发现生活中无处不蕴含着的音乐之美。创设生活式的音乐情境,不仅能够增强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实践性,扩展学生所接触音乐的类型的广泛性,还能让学生陶冶自身音乐情操。
四、运用学科整合,创设多学科综合情境
实践证明,初中生能够接受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学生所接受的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可以拓宽其视野,开拓思维,并保持开放的态度。比如在中学阶段的各门课程,如语文、历史、美术、地理等学科都与音乐学科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这就让音乐课程与这些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有了很大的可能。
比如:通过音乐与唐诗宋词的结合来烘托诗词的具体情感;通过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通过将音乐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的结合能够更加深刻地体现诗词的情感。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的《绿色的变奏》,通过演唱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使学生深刻理解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与当今时代发展的生态建设主体息息相关,我们的社会正强调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五、引音乐入生活,创设音乐生活情境
由于音乐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模糊性和创作性,这就给予世界观还尚未完全建立的初中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音乐这门学科是创造性极强的艺术学科之一,如果仅把乐理知识运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要把音乐的学习作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并加以强调,这样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后,音乐课的每个单元都有以备欣赏的经典曲目,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应该充分发挥欣赏、鉴赏的音乐作品的重要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后对所选或所学曲目进行鉴赏、联想,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例如,因为今年正值祖国70周年华诞,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使用相关音乐,让学生在体育节的开幕式时与《红旗颂》这首红色乐曲相结合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追求创新、勇于实践的先进观念,而且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也得到了适当的发挥,其也能充分感受到红色主体音乐所能表达的情感和气势。
六、结语
总之,建立音乐情境课堂有助于初中生融入音乐生活和环境,并最终提高初中生的音乐能力。在初中音乐课程学习中,音乐老师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带给学生特定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并使用多媒体设备学习音乐,重现各种情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音乐、学习音乐并改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萌.创设情境,激活初中音乐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
[2]付玉英.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北方音乐,2017(2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