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林观堂
[导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但有些老师只遵循“为师者受业解惑也”的信条向学生传授知识,唯恐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而把知识讲解得极为精细,并要求学生这要背熟,那要记牢。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但有些老师只遵循“为师者受业解惑也”的信条向学生传授知识,唯恐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而把知识讲解得极为精细,并要求学生这要背熟,那要记牢。仅仅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学生如同转轴一样跟着老师转。这种低效率的传播式教学哪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减少教师的活动量,同时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力促课堂教学成为愉快式的活动课。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路径
        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产生了较大改变,但是仍然效率不高。因此,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牢固掌握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1、自我效能感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对于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自信,自我评价和定位偏离,片面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上反映出消极、散漫、倦怠等学习情绪。这是学生自我效能感脆弱的重要体现。
        2、学习兴趣偏低
        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学习上不积极、不主动;有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价值认识不到位,错误地认为语文学习是为了应对考试,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语文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不契合学生的兴趣点,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偏低,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容易造成学习倦怠,不思进取。
        3、课业负担沉重
        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着沉重的日常课业负担。首先,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频繁,且有大量作业需要完成,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虽然近年来倡导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但是这种情况依然存在,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其次,语文学科本身包含着诸多要点,学生要学习生字、课文、作文,还要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形成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学生还要不定期准备各阶段考试,因此学生承受了较重的应试负担。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1、创设提问环节,重视阅读质量
        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多进行互动,减少满堂灌的形式,带动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了解课堂重点,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效果,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阅读的重要性,还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课堂上的疑惑,实现有效阅读,将新课标的要求完美落实。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草原》这一课时,因为提前布置了预习仟务,我针对学生预习内容进行提问,以检验学生预习程度。首先,从人物简介开始提问:“老舍先生原名叫什么名字,学过他的哪些课文,并且你还读过他的什么文章?”学生通过课前积极搜集整理作者简介,基木上可以回答出我的问题接下来,我让学生做好标注学习木课生字新词,将生僻字的读音告诉学生,再带领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带着问题到课文中让学生描述草原的景色,以及草原的人民是怎样待客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写的修辞句子,我让学生从以下问题进行思考,比如:作者是采用什么顺序来书写景物的?将你觉得优美的句子问出来。这样,通过课堂“我问你答”这一环节,能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而且也能在无形中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领会文章的重点,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2、加强小组合作,实现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离不开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针对性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沟通交流中学生才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分组的合理性,个别学生的起步点低,很难融入到语文课程学习中,这时就需要教师合理分配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相互进步、共同学习。同时,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现共同发展,从而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让阅读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桥》这一课堂内容时,这是一篇记叙性的课文,首先,在课堂开始前我让学生先通读课文,通过对老汉人物描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老汉的性格特点,知道这是一名真正的英雄,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句子是来形容洪水的猛烈。然后,我为学生播放一段因为洪水灾害而冲毁坏了的房屋,以及亲人之间离别的视频,让学生将感情更好的带入到课文中,为课文学习作准备。其次,让学生相互探究课文中的桥:这还仅仅是那一座窄窄的木桥吗?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是否需要学习老汉的这种精神?最后,我带学生进一步疏通课文,让学生感受洪水到来时的凶猛,为老汉的精神做铺垫在课堂。同时,让让学生
进行分组讨论,洪水的危害性,让他们相互帮助来学习体会这篇课文更多精神层面的意义。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创新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进行创新,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改变以往枯燥无趣的教学现状,以提高课堂活力。为此,教师可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获得了新颖的学习体验,求知欲、好奇心得到满足,有助于消除以往的学习倦怠。
        例如,讲《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笔者采用“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笔者先书写板书,把文章的结构段落、每段内容等展示在黑板上,再用多媒体视频进一步呈现课文中五壮士跳崖殉国的情境,弥补学生想象不足的缺陷,同时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消除学生的学习倦怠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新教学策略,多方面为学生进行考虑,从而创设出有意义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姚香.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J].山东青年,2017,(12):99.
[2]胡莉苹.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J].魅力中国,2018,(47):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