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部门逐渐提高了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应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便为其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个人专属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擅于表达,拥有卓越的口语会话能力,既可以赢得教师与周围人的赞赏,也可以收获更多真诚的友谊,同时,对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写作能力、词汇掌握能力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很多要求。例如,“学习普通话并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实际上,低年级语文教师更注重汉语的语言交流形式。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来自家庭,学生的家长有不同的教育背景,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也不尽相同,这肯定会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口头交流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使用普通话有更严格的要求。此外,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较为随意,教师应当针对这一现象,时刻纠正这一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认知,在对话过程中不注重倾听,这使得口语对话很难达到原本的目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对话的一方不注重倾听,说话的一方便会失去对话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口语交流的效果,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与他人的交际,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基础是必须先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另外,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双方之间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礼仪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学生比较讲个性,交流方式比较“粗鲁”,不注重交谈过程中的礼貌。尽管这对小学生来说只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学生及时地引导和规范。有些学生不了解在口语交流中应使用哪些礼貌用语,这便更能体现出口语交际学习的重要性。
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也许有的教师一直这样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沟通能力特别弱。但是作者认为学生的低效率有时纯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引起的。学生的口头交流能力问题不能算是一个问题,但如果不加以改善或纠正,本身不是问题的问题将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在行为主义的观点中,个人的行为模式完全受环境的影响,这个观点可能较为绝对,但从侧面说明了教师的干预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如今,学生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相当丰富,学生能够通过手机、电视等现代化产品接收到极多的社会信息。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对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口语表达,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认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不仅解决了学生口头交流的“源头”问题,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的总阅读不少于五万字词。
如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广泛阅读对学生的口头交流也非常有益。例如,我们可以将口语交流课程和活动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相结合,以便小学生结合课外读物进行口语交流。学生需要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进行细致的描述,这便在侧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纪,在课间甚至是课上,学生之间的交流时有发生,但他们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对很多问题的认知较为浅显。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需要表达自身的看法,而这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过于注重交际形式,因为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口语交际是时时刻刻发生的,教师应当发挥口语交际教学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口语训练方式,注重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言语水平。
三、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口语学习自信心
学生之间会有较大差别,一些学生可能较为活泼,喜欢与人交流,一些学生较为安静,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这是由学生自身的性格所决定的,但这并不能表明不爱说话的学生口语交流能力较差。在课堂交流训练中,有些学生可能较害羞,不敢回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些学生肯定会遭到同学的嘲笑,身心受到伤害。对于犯错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认可学生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认同感,进而减少其自身的挫败感。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口语交流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口语交际学习中投入更大的热情。在实际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口语交流习惯,注重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教师应当避免强制性的口语交际训练,这会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很多学生由于害羞,难以展现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较为轻松的交流环境中,学生的紧张感会慢慢消除,进而会逐步融入集体,融入大家的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在口语教学期间,应当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的口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为小学生还处于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阶段,如果他们具备自信,敢于交流,便能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找到交流、谈话的技巧。这样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认知水平,这对学生的未来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在实际的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学习发展的重要时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帮助。教学期间,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时效性,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指定明确的教学目的、深化教学内涵。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周边的事物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达.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33.
[2]韩洁.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策略初探[J].黑河教育,2017(11):49-50.
[3]谈菊兰.提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探研[J].成才之路,2017(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