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姓氏歌》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张婷
[导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姓氏歌》教学设计
            湖南省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小  41600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了解“姓氏”的含义和文中介绍姓氏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单姓与复姓的区别。
        4.在生活中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姓氏歌》,初步激发对姓氏文化的兴趣,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会写7个字。
        难点:掌握姓氏的识记和介绍方法,并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姓氏歌》 谁知道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儿歌? (姓氏)
        姓,也称为姓氏,是一个人家族的标志,就是我们名字开头的那个字。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姓什么?
        2.揭示课题。
        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2遍
        3.随文识字:“姓”。
        “姓”,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面,看到识字二《姓氏歌》。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思考:本篇儿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师巡视(相机指导学习方法)
        2.反馈学习情况:
        小节反馈:2小节
        你怎么知道是2个小结的?(诗歌分节是以空行为标志的)
        生字反馈:
        1)出示圈出生字的课件
    张老师把这篇文章里的生字宝宝圈了起来,快看看和老师圈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补上来。
        2)带拼音读(拼音 三遍 组词2遍)——去拼音读(新部首介绍:变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部首)——比赛读词语
        读的反馈:去拼音读课文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学生点评(字音准确、是否流利、声音响亮)
        2.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1)发现介绍姓氏的方法。
        师引导:(李)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这就是分解部件的方法。张老师的张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介绍,谁会?)
第一节里还介绍了什么介绍姓氏的方法?(说偏旁的方法)
比如:双人徐(拓展)
        (2)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介绍自己的姓氏可以用“分解部件”“说偏旁”的方法。
        4.拍手游戏:向同桌介绍自己的姓氏。
        5.开火车介绍自己的姓氏(教师相机指导,总结提炼方法:组词法 借助法)
        小结:我们知道了可以用:分解部件、说偏旁、组词、借助法这些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但是我们介绍姓氏的方法也不止这几种,还有很多等着你去发现。
          (二)学习第二节
        1.引读:(指导读好“郑”,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仔细观察这些姓氏,你能发现它们的特点吗?(单姓和复姓)
        3.省略号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还有很多姓氏没有说完)
        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相机指导复姓:司马、东方、独孤、南宫、夏侯、尉迟、司徒……)
        4.读第二节
        1)指名读(学生品评,强调节奏)
        2)拍手齐读
        小结:通过第二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姓氏有单姓和复姓之分。
        (三)整体回顾
    孩子们,拿起书本我们把整篇课文一起读一读,你可以选择把书立起来读,也可以选择把书放在桌子上指读。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重点指导、观察本课有代表性的生字
        “姓”(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占位)描红书空
        “方”(重点指导笔顺,横折钩的横在书写时稍微有点斜)描红书空
        “国”(强调结构、全包围结构字的书写顺序、“国字框”的第二笔是横折)
        2.指导书写。
        (1)复习写字姿势。
        (写字姿势要注意:“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练习书写。
        3.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五、拓展延伸
        出示《百家姓》全文,找到自己的姓氏
        六、总结下课
        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很多个,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在这里找一找自己的姓氏,也可以了解其他的姓氏。我们国家的文化博大精深,希望你们能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分解部件法        说偏旁法
                        组词法            借助法
                              ……
【教学反思】
        本课是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家姓》编写成的韵语识字,将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全文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前4行采用一一问答,分别以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张”,后两行采用三字一句的形式介绍了两组音近姓氏“胡、吴”“徐、许”。第二小节列举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个姓氏,以及四个复姓,说明中国姓氏之多和其多样性。全文读起来节奏明快,易于理解和背诵。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介绍姓氏的方法大多以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称说,主要有“分解部件”和“说偏旁”两种方法,体现了合体字的特点。课后练习中还提到了以组词来介绍姓氏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一、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自己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能够较通顺的通读全文,部分学生可以与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我引领学生细致领会全文,重点讲解其中的生字,如“李”,引导学生认识李字的结构,并能找到其中分出的两部分“木”和“子”,随后,学生能自己分解“张”字,通过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认识部首“弓字旁”“走字底”“斤字旁”。再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胡”“吴”“徐”“许”几个字,引导学生对生僻字进行拆分,根据结构或者偏旁记忆不同的字。在本小节教学中我还侧重于介绍姓氏的方法指导,不但让学生总结出“分解部件法”“说偏旁法”以及课后练习中的“组词法”孩子们还在同桌互说的过程中得出了“借助法”。同时,告诉学生介绍姓氏和识记生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总结和创新。第二节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了解单姓和复姓的区别,引导学生知道更多的姓氏,了解中国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写字教学环节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字“姓”“方”“国”重点进行指导,因为已经是一年二期,学生的写字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让学生自行观察田字格里的示范字再说出怎样才能把字写美观。最后在学生进行书写时教师及时提醒写字姿势。
        二、成功之处
        1.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由于小学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了贯彻这理念,我在教学《姓氏歌》时,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子+小=孙,调动学生们编记自己姓氏的积极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间编,小组内编,互相帮助编,让其他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姓。在编的过程中孩子们除了总结出了书上的“分解部件法”、“说偏旁法”、“组词法”还创新出了“借助法”,我赶紧告诉孩子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让别人记住你的姓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孩子们说的不亦乐乎,从而达到了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的目的,并注重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2.注重儿歌朗读的韵律感
        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个人读、同桌互读、师生问答读、男女生赛读、对比读、齐读、拍手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儿歌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增加学生对朗读的热爱。
        3.注重儿歌的创作
        在同桌互相介绍自己姓氏后,我设计了开火车按照儿歌的模式进行拓展这一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结合刚刚学习到的介绍和记忆姓氏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氏。不但强化了在口语交际中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而且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创作了儿歌,培养孩子敢说敢写的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习作创作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也增强了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4.注重姓氏文化的渗透
    本节课的最后我向学生介绍了《百家姓》,并出示《百家姓》全文,让孩子从中找到自己的姓氏,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了解其他的姓氏,激发了学生探索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激情。
        三、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中,在朗读和识字以及介绍姓氏的方法上引导较多,一类生字中的重点字也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指导,但是后面留给学生写字的时间有限,只是在学生书写时进行了个别指导,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四、改进措施
        只是在课堂上书写了重点生字,没有时间进行写字的讲评,也没能写完所有一类生字成为了本节课的遗憾。如果再上一次《姓氏歌》,我会加快前面的步骤,留给写字和写字讲评的时间更多一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