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联网+视野之下,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的形象,丰富的资源以及生动的表现手法,能够较好地满足小学生特别的需求,不但能够适应学生的思维模式,还能够拓宽其知识视野,使其增添直观表象储备,做到最大化的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思维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将主要探究互联网+视野下,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视野下;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有机融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工具,打破了传统PPT教学模式下的局限性,给小学语文课堂的革新带来了新的活力。其中包含:微课、翻转课堂等,是互联网+视野下信息化教学的一种新鲜事物,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出来,对于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微课、翻转课堂等目前已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当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显著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地指出:“教师需要充分地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进取的精神激发出来,倡导运用探究、合作以及自主的学习模式”。由于小学阶段的阅历有限,主要就是以形象的理解为主,对具有生动性、直观性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抽象的思维模式必须要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1]。例如,教师在教授《鲁滨逊漂流记》一课的时候,虽然作者已经非常生动地对鲁滨逊漂流场景进行描述,但是很多的学生都没有漂流的经历与野外求生的经历,所以不能够较好地体会文中描绘出惊险与奇遇,导致学生不能够较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对课文的学习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灵活的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课件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模式有效地将学生对文章的兴趣激发出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对文章的景物描写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音乐,促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诵读,为以后的文章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预留出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运用讨论、自查的模式,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之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代表,翻转课堂教学就是由授课教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视频创作,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空闲的时间或者家里就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学习[2]。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学习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不再对已讲过的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解,耽误课程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高难度的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余闲暇时间进行对知识内化吸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特征是:使用短小精悍的小视频进行简单明了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引入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再依据课程教学的目标,选定教学的内容,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制定出优质的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课堂模式不但能够较好地将教学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能够较大地丰富课堂活动中具备的信息量,运用声形结合、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机交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
对于一节好的课堂,老师可以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入手,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与效果。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之前讲一个幽默的、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自己制作的具有信息技术的课件在多媒体设备中播放,从而营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语文老师带给学生的压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最为关键的是能够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能够快速地从松散的氛围转移到融洽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多媒体设备上创建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形象[3]。例如,可以设计出喜洋洋、灰太狼的角色,让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即兴表演以及优美文章朗诵等方式,可以在竞争的情景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若学生表现良好,喜洋洋就会说出:“你真棒,我们是好朋友”的鼓励性话语,一旦表现欠佳,就有灰太狼说:“我一定会回来的”。这样不但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要好好学习的心理,更会促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体系
教学是一个有自身体系的系统,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不断的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体系,其中包含评价机制的建立。从小学教学阶段的活动来看,作业的评价是比较重点的部分,教师需要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加入更为科学的评价思想,不断探索。从而形成综合的评价结果,能够更为精准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吸收情况,进而通过评价的方式将综合评价反馈给学生,指导、激励学生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及时地查漏补缺,不断丰富自己,进而为下一步学生该如何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少走弯路。在具体的对传统信息技术评价方式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等等一系列可以得出的结果,都纳入到信息技术作业的评价中来,在评价中主动找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激励。这样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作业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更为精准地认识到自己并对自己进行定位,从而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在确保学生核心素质在良好培养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整体学习的能力[4]。
结束语:
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学习氛围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体系,从而显著地提升课堂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伊兴荣.语文课堂因信息技术而精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75-76.
[2]赵光辉,杨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几点认识[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29-30.
[3]李禹镜.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128+127.
[4]卜师文.融合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