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基于统编教材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王秀云
[导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问题意识;课堂;
        一、问题情景创新设立,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促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引发思考,才会发现和创新。
(1)多层次多维度的情景呈现问题
教师要善于把问题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呈现。多层次、多维度的问题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片段进行现场演绎,引导学生在观看表演过程中引发思考:为什么说雨来是英雄?几个故事里都表现雨来什么优秀的品格?通过主动提出问题,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观,为本文学习打下了感情基础。
(2)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层级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更何谈创新。采用情境体验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讲《琥珀》一文时,教师准备简单的材料,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模拟琥珀的形成过程。在欢声笑语的活动中,解决琥珀怎样形成的问题。在情景体验中,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的智慧。
        二、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不要急于提问,而是让学生提问,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所学内容特点,在明确提问方法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抓住提问的契机,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问、会问,而不是一味的教师提问。例如,在《乡下人家》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按照立即对课文的理解,想象画面,提供足够的时间画出来,并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按照对课文的理解所画的乡下人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互相提问,为什么这么画?在你眼中的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在学生们绘画后,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不断的提供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敢问。
        三、加强过程指导,使学生善于提问
在课堂上,学生只是做到了敢问还远远不够,一大部分问题都不能涵盖知识点,而游离于教学目的之外,使提问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巧妙的点拨、指导,才会使学生达到善问的境界。


(1)做出“问”的示范,使学生善问
例如在《卜算子·咏梅》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做出示范:文中描述的梅花有哪些优秀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那几句最能表现出作者对于梅花的赞赏和喜爱?在提出一些问题做出示范后,把问题的提出交给学生。对课文《白桦》进行学习,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对于课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这里,教师的有效示范对学生起到了正确的引领作用。
(2)把握“问”的时机,使学生善问
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教师应启发学生抓住文章的灵魂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黄继光》一文的教学中,在深度讲解之前,教师可以结合课题提出问题:你是否知到黄继光?黄继光有什么广为传唱的英勇事迹?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另外,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对含义深刻的词语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有更为深层次上的理解。例如,在《黄继光》一文中,启发学生对重点语句提出质疑。学生提问“黎明之前”、“天快亮了”指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掌握了正确提出问题的时机。
(3)对“问”适时的收尾
在课堂上,各式各样的问题被提出,要一一剖析解答,显然是不现实的,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问题进行筛选,回答有深度,符合教学目的的问题,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问1题意识的最大作用。
        四、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问题意识
在合作氛围中学习,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符合教育本身的要求。在课堂上的合作,不单单指同学之间的合作,还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对教学提出有效的策略,从而有目的性的教学。例如在《宝葫芦的秘密》一文教学过程中,课文最后写道: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对于省略号的部分教师与学生合作探讨“我要有个宝葫芦,就把你们全部收进去,学好了语文再放出来”,在欢乐的合作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正确的指引下让学生意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
        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是思维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敢问、善问、在合作的氛围下提问。让学生在“问”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反战,才是教育的本源。
        参考文献:
[1] 兰德玉 浅谈语文课堂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语文教学,2017(10).
[2]王胜菊 语文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教学设计与策略,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