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探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8期   作者:马永莲
[导读] 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出现,除学生自身原因外,还有教师的原因,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仅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教学经验设计内容、选用方法。
        摘要: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出现,除学生自身原因外,还有教师的原因,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仅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教学经验设计内容、选用方法。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很难让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久而久之,学生还会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从学生入手,通过因材施教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增强信心。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
一、学困生的学习行为表现
(一)学习态度懒散消极
        由于无法一直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难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幸福与乐观的学习感受,所以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是十分被动、懒散的。基本上,这些学生需要在师长的严厉教育下才能被动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学习质量却并不理想。久而久之,学困生便会陷入低效学习状态,形成懒散消极的学习态度,并不能以平常心去面对学习任务。厌学心理严重的学困生甚至会拒绝参与学校活动,还会故意违反课堂学习纪律,与教师对着干,使得师生关系也十分僵化。
(二)自主学习行为较少
        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低于班级平均水平,而这就直接影响着学困生的自我认知。一方面,学困生并不喜欢学习,所以并不会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低,难以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所以也会因此而放弃自主学习机会,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
(三)学习成效不甚理想
        评判学困生的基本依据便是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学困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基本上处于班级的下游水平。这一成绩打击对学困生来说是十分明显、突出的,也让学困生逐渐失去学习自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困生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问答活动,也不愿意写作业,难以用平常心去面对各个学科的错题资源。在这时,学困生的逃避心理会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被动、低效,而在这种状态下,学困生是很难取得理想成绩的。
二、高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教师需要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学困生的进步,采用赞扬学生令其进步的方法比批评学生的方法更加高明。因此,教师需要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困生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初三阶段,学生心理压力会增大。有些学困生偏科现象十分严重,有些擅长数学的学生学习语文科目时十分困难,教师应该多多表扬学生在做数学题目时的认真仔细,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学困生尽管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学习成绩再差的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或者优势。在这个时候,班主任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教师在平时经常对学生说一句“你真棒,你好样的,你肯定能行”这样的话,这对于教师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对一直受到冷落的学困生来说,这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二)培养习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能力
1. 重视先学,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但很多学生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重视,这就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抓不住重点,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久而久之学习上出现了较多困难,成了学困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第一,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消灭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第二,引导学生标注预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句子、段落;第三,鼓励学生结合预习结果总结自身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以保证课堂学习效率。
2. 认真听讲,养成大胆提问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认真程度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仔细听讲的习惯。首先,要让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中,盯着教师的眼睛,聆听教师的讲解,不错过任何关键信息;其次,要引导他们学会记笔记,如对于一些关键的、需要课下反复温习才能掌握的知识点,要求他们一定要动笔记下,以方便课后复习;第三,要鼓励他们把自己没有听懂或有疑惑的内容及时向教师提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最终实现学困生转化。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阅读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有着关键作用。要想改变学生学困的情况,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有阅读的习惯,可是没有做到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积累,对于阅读中碰到的生字生词不查阅字典,好词好句也不摘抄、不背诵,对文本的描写手法、文章布局更是不关心,从而导致阅读效率低下。鉴于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中勤动笔,努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自主思考,善于问“为什么”,以使其能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克服学习障碍。
(三)延迟批评教育
        在学困生的受教经历中,批评教育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甚至有少部分学困生因为成绩差而经常被冤枉,承担自己本不该承担的负面后果。这就导致学困生开始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并不能客观对待正确的成长意见。而且,当学困生进入“死胡同”之后,他们便很难反思个人问题,简单将教师批评自己的原因归结于自身成绩较差,所以无法正确对待教师所提出的批评建议,难以及时汲取成长经验,无法从失败、错误中获得成长启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要延迟批评教育,在学困生犯错的时候认真询问事情原委,调查事情真相,以便重新获取学困生的信任与依赖,为转化工作做准备。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学困生抱以更宽容、友好的态度,切实消除学困生的抵御、抗拒心理。如此,学困生也能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实现长远发展。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大多数学困生缺乏自信心,这会让他们失去很多改变自己的机会,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就感,重塑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首先,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更加高效地学习。为增强学生的信心,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某一闪光点,放大、强化,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检查作业时,笔者发现有一名学困生的书写很漂亮,但错别字很多,于是笔者在表扬其书写漂亮的同时,对其加强错别字纠正训练。坚持一段时间后,该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大大减少,且学习信心也逐渐提升。其次,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竞赛,如听写竞赛、背诵竞赛、书写竞赛、作文竞赛、演讲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受竞争学习的气氛,体验成功,重振信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十分复杂的教育工程,但是却不可忽视,因为这一教育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要全面观察学困生的言行举止,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转化方法去改善学困生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蒋雨晴. 高中语文学困生与学优生的学习策略差异分析[J]. 新课程(下), 2018(6): 143-143.
[2] 韩冬. 探讨高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的途径[J]. 新课程(教师版), 2019, (005):210.
[3] 王鹿琦. 刍议高中语文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优化对策[J]. 中外交流, 2018, (033):95.
[4] 陈爱芳. 浅谈高中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策略[J]. 考试周刊, 2018, (047):28-29.
[5] 张伟. 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J]. 中华少年, 2019(17):286-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