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鉴于此,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相信许多老师都觉得一年级的语文课不好上原因之一,从内容上说,教材编排的拼音、生字、词语、句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孩子们从活动过渡到课堂学习,很多内容少接触甚至未接触过的;原因之二,从教学的对象来说,一年级的学生感受力差,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都比较明显,认识事物的自觉性和敏感性不强,持久性很差。因此,老师讲课感到讲不出情绪,学生也表现出厌倦,不感兴趣。为了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曾做了多种教学尝试,但效果还是不如人意、笔者自从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一年级语文教学相结合之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了。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阅读习惯
一般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理解阅读的重要性,而且爱动的天性使得他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再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落后,不能激发出学生阅读的兴趣,这就造成了小学低年级缺乏阅读的兴趣和激情,也很难使学生培养出阅读的学习习惯。
2、语言积累遗乏,语文基础知识薄弱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就是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有许多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并且由于他们刚开始接触语文阅读,读过的文章很少,语言积累就很遗乏。但是,不管是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还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言技能的积累和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3、阅读过程中讲求速度
其实,有的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只讲求速度,他们不是逐字逐句的理解,而一般都是大概扫一眼阅读的内容,对阅读的内容只理解个大概,虽然减少了阅读时间,但是他们会对阅读内容理解错误,不能明白整体要表达的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有的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而没有将阅读背后蕴含的文化为学生指出来,导致学生只为做阅读而做阅读,没能体会到阅读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着眼趣味,促学生进入情境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但又面临着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汉语拼音教学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显然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尽量做到有趣味地教。学习乏味的拼音字母,我就根据课文情境、插图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学生记,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如:“像个6字bbb,反写9字PPP,两扇小门mmm,手扶拐棍fff”,为了区别b,p,m,f,我带领学生拼拼认认,做手指操,通过让学生动手先摆一摆,再读一读,使教学变得既有趣又有效。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认知的优势,可以使学生每节课从美丽的图片中,从优美的语言中感受美,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要求,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壁虎向鱼、老牛、燕子借尾巴以及本课的生字,这电脑动画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我因势利导说,你们若能学会屏幕上的生字就会看到小壁虎向鱼姐姐、老黄牛爷爷、燕子姐姐借尾巴的情况,还会获奖呢。学生伴随着活波、欢快的音乐,对生字进行自学,运用掌握的拼读方法去学字音,运用掌握的各种识字方法去识字记形;音乐声的终止伴来同学们欢欣雀跃的场面,同学们用自己的知识打开了动画的按钮,听到了电脑阿姨甜美的声音,品尝着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组织讨论,促学生合作提升
课堂讨论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讨论的氛围,精选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着主题或疑惑之处进行讨论。
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围绕“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个涉及动物冬眠的科普知识,我及时组织讨论。学生们四人一组,从青蛙冬眠的地点、时间等方面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这样,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俨然成了“小老师”,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我在他们讨论后进行了简单的小结,他们便弄清了青蛙冬眠的地点、时间。我觉得这比我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深刻得多,要有意义得多。学习完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还有哪些小画家来雪地里画画了?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讨论,然后说给同学听。学生兴趣盎然,在讨论的氛围中,培养了说话能力,提升了创新合作意识。
4、加强实践,促教学融于生活
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语言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解放学生的口、脑、眼、手、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认真地想,无拘无束地说,心领神会地写,津津乐道地画,手舞足蹈地演,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如教学《大还是小》一课,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结果学生把生活中自己的天真及成熟的一面都表达了出来,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运用比赛、奖励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抓住一年级年龄特点,采用事前约定的比赛、奖励来组织教学,比如上课前告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各组同学在遵守纪律、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等方面赋予一定的分数,至上课结束之前累计各组总得分,对获得高分组,教师给与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以自我约束,这样既激发学习兴趣,又提高教学效果,这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快乐地学。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需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组织教学,制定合理、适度、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过程,在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就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储艳丽.小学语文如何抓好低年级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7,(12):280.
[2]吴晓敏.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