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展翼飞扬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方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刘赞宝
[导读]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奔涌向前
        摘要: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和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奔涌向前,让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的共识。这种情况下,笔者就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在研究小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主要从融入游戏元素、创建文化情境、组织各类表演和进行故事分享四个方面入手,展开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
        文化是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人提供丰厚的精神资粮,给予他们精神底气。中华传统文化星空浩瀚璀璨,是支撑中华民族奋力崛起的精神脊梁,让学生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更进一步的要求。从这方面来看,对小学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便显得十分必要。
        一、融入游戏元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生喜欢游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无游戏不欢”,将游戏元素纳入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能在较高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还有助于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形式,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迸发活力,有利于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譬如,在学习《怀素写字》时,因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星空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占据重要比重,笔者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重视汉字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就设计了以“我是书法家”的游戏:制定书法王者的榜单,每个星期从学生的书法作品中选取五件最优秀的作品,张贴到展示墙上,并给学生依次颁发荣耀书法家、白金书法家、黄金书法家、白银书法家和青铜书法家的称号,其他学生则定期对守擂的书法王者进行挑战,选出新一轮的守擂者,而评判书法作品优秀的标准包括笔画流畅度、整体美观度等元素,这个过程中,也会选出单个字写的最好的学生,将他设为最佳写手。
        另外,在学习《月亮与云彩》时,笔者就先利用网络信息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种优秀的传统绘画、雕塑,让他们体会传统绘画之美,感受其中传达而出的艺术气息;随后,笔者就开展以绘画与诗歌为主的游戏,即让学生从笔者给出的几首古诗中选择其中一个景物进行创造性的绘画,结合自己的理解,让古诗中描绘的场景绘画出来,配上有关的字词;然后,按照笔者的指令,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寻找与自己所选诗歌有关的绘画作品,能最快配对成功,迅速组成完整诗句的小组晋级下一轮;最后,按照笔者的指令继续进行组合,最先组合成一首古诗,展现出古诗描绘景观的一组获胜。这样的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既有利于让他们体会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又有助于他们书写、绘画能力的培养和反应能力的锻炼,效果非凡。
        二、创建文化情境,树立传承文化的意识
        传统文化的学习离不开网络信息媒体的帮助,这是因为小学生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相较于枯燥单一的学习模式,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多元教学模式,传统文化要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创建一定的文化情境,才能在较高限度内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树立传承文化的意识。
        譬如,在学习《悯农》时,笔者就借助网络信息媒体,先向学生播放了与之有关的动画,借助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卡通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目光,将他们带入相关情境中,体会古诗蕴含的道理;接着,笔者又像学生播放了《经典永流传》的节目,借助主持人精湛的口才、歌手精彩的演唱、专家有趣的点评等形式,创设古诗情境,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相对充分地感受这首古诗的魅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让他们观看了《经典永流传》的其他内容,令他们更进一步地体会经典古诗与媒体元素融合后迸发的新生命力,进而点燃他们探究、学习古诗的热情;最后,笔者还经常播放一些与诗歌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学习、咏唱。这样的教学增加了教学的代入感,有利于给予学生一定的文化享受,对树立他们传承文化的意识大有助益。


        三、组织各类表演,增加传统文化的重视
        小学生喜欢个性,喜欢在人前表现自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根据传统文化的内容,适当地开展一些文化类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令他们展现自我风采,增加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有关文化,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譬如,识字与诵读是小学低段年级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针对于此,笔者在教学时,就经常组织学生阅读《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启蒙书籍,这个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识字、句读、领会短句中蕴含的道理;随后,将他们分为几组,分别进行某个选段的重点学习,配合者有关的音乐,培养他们单独诵读与集体诵读的能力;然后,按照不同的效果,让各小组进行集体诵读、个人诵读、小组对接诵读、个人对接诵读等形式的练习;最后,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给观众。在学习《陈毅探母》时,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学会感恩,笔者就从“感恩”这个主题出发,搜集了大量资料,设计了该课的剧本,让学生进行话剧表演,这个过程中,笔者加入了诸多与感恩有关的诗歌、传统民谣等元素,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潜力和表演潜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观念,促进他们全面成长,还有利于让他们深切体会传统文化对自己的熏陶,对自身行为活动的指导,在培养他们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促使其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四、进行故事分享,深化传统文化的认知
        故事影响人,故事打动人,故事启迪人。故事独特的形式与韵味,使其受到小学生的钟爱,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享故事,促使他们主动搜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故事,从而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
        譬如,传统节日及有关习俗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小学生喜欢过节日,因为传统节日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有轻松的假期,还有着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笔者就以学生喜欢的传统节日入手,开展“我对节日知多少”的主题活动:
        向学生提前布置作业,让他们收集与传统节日及有关习俗相关的故事、诗词,在课堂上以演讲、绘画、对话和简短的话剧表演等形式,将故事内容分享给大家,谈一谈自己对故事的看法,说一说自己对传统节日及风俗应该持有的态度,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或谈一谈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个过程中,有学生搜集了中秋的有关故事,从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传说,到祭拜月亮的民间故事,再到与月有关的诗词,资料相对齐全,并通过一幅幅绘画的方式,将故事讲解给其他同学;还有学生除却寻找大家熟知的传统节日外,还收集了与寒食节、乞巧节有关的故事,将这些其他人相对陌生的节日文化分享给大家……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提炼与整理能力,还有利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就渗透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让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他们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增加自身文化底蕴,对他们良性成长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传统文化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入游戏元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创建文化情境,树立传承文化的意识;组织各类表演,增加传统文化的重视;进行故事分享,深化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促进自身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梦思,吕沙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古诗选文的呈现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79-80.
        [2]赵俊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20.
        [3]李梅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